多伦县政府信息公开新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
标题:多伦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索引号:111525310116916956/2022-02699 发文字号:——
发文机构:政府办公室 信息分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
概述:多伦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成文日期:2021-03-26 00:00:00 公开日期:2021-03-26 00:00:00 废止日期: 有 效 性:有效
【打印】 【字体:

多伦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来源: 多伦县卫生健康委员会 发布日期: 2021-03-26 00:00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多伦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现代化多伦建设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的起步期。根据《关于制定多伦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科学制定《多伦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绘就多伦县“十四五”发展蓝图,阐明县委战略意图以及未来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是政府依法履行职责、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制订实施各级各类规划和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多伦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引领全县人民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行动纲领。 

  第一篇 夯实基础抢抓机遇,开启全面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第一章 “十三五”发展成就 

  “十三五”时期,多伦县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日益增长的人民群众需求,认真贯彻中央、自治区、锡盟决策部署,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优化产业融合发展格局,不断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顺利完成三大攻坚战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 

  第一节 综合经济显著增强,产业发展持续推进 

  经济保持稳步增长。2020年我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93亿元,较2015年增加11.06亿元,年均增长2.9%(可比价),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75亿元,较2015年增加2.45亿元,年均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17.77亿元,较2015年增加3.77亿元,年均增长2.4%;第三产业增加值19.41亿元,较2015年增加4.84亿元,年均增长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9亿元,较2015年增加1.4亿元,年均增长2.7%,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22:37.1:40.9,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稳步提高、公共预算收入持续增加。农牧业实现提质增效。畜牧业坚持“算账养畜,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禁羊稳牛”获得成功,“十三五”末牛存栏13.1万头,较2015年末增长21.2%;羊存栏6万只,较2015年末下降71.9%,畜牧业收入在农民经营性收入中的占比提高到57.3%;种植业坚持“为养而种,适度发展经济作物”,饲草料种植面积45万亩,占全县85万亩耕地将近一半,马铃薯、蔬菜等经济作物稳定在17万亩、8万亩左右,较“十二五”期末,饲草料、蔬菜分别增加11万亩、2万亩,马铃薯减少6万亩,种植产业从特色到优势稳步发展。新型化工产业集群不断壮大。龙头企业基本实现满负荷生产,成功引导了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聚合发展,成功打造煤基化工新材料循环经济基地。大唐多伦煤化工基本实现安全环保满负荷生产,6家雄安新区产业转移项目建成投运,大唐多伦学田地风电项目并网发电,北方上都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项目获盟能源局核准。现代服务产业发展提质增效。202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9.4亿元,年均增长3.2%。文化旅游业蓬勃发展,推出4条自治区精品旅游环线,形成五大特色旅游景区。品牌赛事逐步打响,冰上龙舟赛、环多伦湖公路自行车赛成为国家体育旅游精品赛事,多伦成为冰上龙舟兴起之地,成功承办全国“十四冬”冰上龙舟赛,“多伦诺尔冰上龙舟”获全国优秀民俗民间项目,并亮相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和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多伦湖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山西会馆被评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十三五”期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504.3万人次,累计旅游综合收入87.58亿元,年均增长13.2%。物流业扶持优惠办法落地实施,全县共有注册物流企业100家,成功引进唐山涌通物流,有效解决了危化品运输监管问题。成功申报2019年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达美草原农业电商中心、京东多伦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正式运营。内蒙古银行入驻多伦,银行业金融机构增至9家。 

  第二节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日益改善 

  居民收入稳步提升。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103元,较2015年增加7538元,年均增长4.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57元,较2015年增加5067元,年均增长7.9%。“十三五”时期,民生领域支出57.9亿元,较“十二五”增长19%。深入推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全县城镇新增就业7272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04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职业技能培训城乡各类劳动者8723人。创业培训787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021万元。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待遇水平不断提高,全民参保扩面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完成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十三五”末,全县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42891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10504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81182人,工伤保险13894人。民生保障持续加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6.2%,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5%以上,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738元,增长17.3%。优质普惠教育均衡发展。对全县所有中小学基础设施和设备进行了提升改造,硬件软件达到义务教育标准,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效,高考本科上线率71.97%,比2015年提高16.92个百分点,高职、中职毕业生就业率分别达到99%和98.5%以上,中考高分段学生数位居全盟前列。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不断强化医联体、医共体建设,积极推进蒙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荣获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中医院荣获自治区首批蒙医中医名院称号。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通过自治区卫生应急示范县验收。公共文体事业融合发展。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水平不断增强,全县共设置文化站、文化服务中心79个,标准化乌兰牧骑宫建设完毕并投入使用。完成农村健身广场建设项目,各类健身活动场地已达57处,占全部行政村数量的90%。广播电视事业长足发展,多伦广播电台荣获全国县级广播电视系统十佳广播电台。社会治理创新促进和谐稳定。五年来,各乡镇、各部门牢固树立“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思想,进一步强化责任,创新机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新路子,保持严打整治的高压态势。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累计打掉1个黑社会性质组织,1个恶势力犯罪集团。多伦诺尔镇列入全国“扫黄打非”先进基层示范点。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无重特大事故。民族团结,宗教和谐。档案史志、妇女儿童、红十字、残联、气象、地震等工作不断加强。国防、人防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平稳发展。 

  第三节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面貌大为改观 

  全力以赴推动住房改造工作。实施古城恢复建设,棚户区改造,累计完成棚改任务6248套、农村危房改造任务2476户,城乡建设面貌焕然一新,多伦县获得全盟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三个地区之一。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实施多伦大街东段、龙腾路、凤栖路、北二环路和G510连接线,环城水系建设等一系列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及出口畅通工程,新建、改建主次干道33条(总长度48.5公里,较“十二五”增长近7倍),完成城区硬化铺装63万平方米、87条道路罩面80万平方米。市政基础设施承载力不断增强。各类地下管网一百余公里,新增绿地52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0%,街道亮化率达到98%,污水处理率超过98%。改造老旧住宅小区38个,环卫作业市场化运营,房地产业加快发展,城镇基础功能不断完善,吸附力、吸引力不断增强。新建5G基站2座,成为全盟首个开通5G的旗县。大部分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完成,广播电视和通讯实现单网全覆盖。 

  第四节 生态环境明显提升,三大攻坚成效显著 

  生态治理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多伦县共投入4.2亿元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固废污染防治工作。完成各项林业生产建设任务69.22万亩,获评全国首家樟子松造林标准化示范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7.9%。荣获全国绿化先进集体、“中国天然氧吧”等荣誉称号,初步建成以内蒙古滦河源国家森林公园、内蒙古多伦滦河源国家湿地公园和多伦蔡木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在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走在全区前列。所有河流和湖泊落实“河长湖长制”,与周边旗县建立河湖跨区域协作共管机制,河湖污染得到有效管控,县内所有河流水质基本达标。化肥、农药使用量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效果显著。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和“两不愁三保障”标准,累计投入3亿元扶贫资金,3233户757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6年的3.28%降为0,2019年初实现区贫县摘帽,贫困人口退出精准度100%、识别精准度100%,贫困发生率0,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十项“清零达标”任务全部完成。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全面提升。全县在“六保六稳”基础上,超额完成“保化债”目标,通过实物抵顶、现金支付和争取上级奖励资金等方式,化解政府隐性债务12.58亿元,完成“十个全覆盖”工程直接相关项目债务化解任务,民营企业无分歧账款全部化解。 

  第五节 改革成效逐步凸显,市场活力充分释放 

  “十三五”期间,“放管服”改革有序推进,5134项行政权责清单全部公开,取消下放50项,行政许可时限压缩41%,“一窗式”审批服务改革基本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确权71万亩,颁证率98%,农村集权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63个村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完成率97%,土地草原确权工作基本完成。市场经济秩序不断增强,旅游标准服务体系初步建立,食品安全基层责任网络建设完成。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商贸洽谈会、经济博览会等节会平台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市场活力明显增强。 

  第二章 “十四五”形势研判 

  第一节 发展环境 

  “十四五”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度演化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开局起步相互交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处在实现重大突破的历史关口,多伦县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将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总体上机遇与挑战并存。 

  从外部环境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突破,生产方式智能化、能源结构绿色化、生产制造服务化、产业形态数字化、产业组织网络化等趋势更为明显,数字经济成为主要经济形态和重要增长动力,为多伦县发挥比较优势、加快数字转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了潜在战略机遇。 

  从国家政策看,“十四五”时期,国家强调“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国家推进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一带一路”建设进入新阶段,多伦县作为毗邻京津冀,锡盟向南开放的新门户,能够紧抓有利机遇,为多伦县的产业转移承接、区域协同发展等方面带来全新契机。 

  从全区发展看,自治区紧密围绕巩固“两大基地”、筑牢“两大屏障”,努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科技兴蒙”,全面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这些战略举措必将凸显多伦县综合竞争优势,实现“走在前、作表率”。 

  第二节 存在问题 

  “十三五”时期,多伦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成就,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工程实施进展顺利,为“十四五”厚植了发展基础。与此同时,多伦县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与矛盾,需要在“十四五”期间着力破解。 

  共服务仍不充分,民生保障存在弱项。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社会保障等领域尚存短板问题,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医疗卫生专业服务水平较低、文化旅游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较薄弱、文体旅公共服务产品较为单一、餐饮住宿接待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较为突出,社会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与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有一定差距。 

  产业发展仍不充分,质量效益有待提升。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传统产业增长动能衰减,产业链条短、精深加工不够、转化增值水平低,农牧业发展方式比较粗放,发展方式转变缓慢,投资关键作用发挥不够,重点项目建设不足,固定资产投资下滑,产业结构“四多四少”问题仍然突出。 

  要素保障仍不充分,发展短板亟待补齐。人才、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短缺状况仍未有效缓解,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难以有效协同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传统基础设施仍不完善,新型基础设施明显滞后,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亟待提高。 

   改革开放仍不充分,动力活力仍须激活。创新意识还不够强,改革的突破性仍然不够,一些政策性平台效应发挥不足,要素整合融通机制仍存障碍,营商环境需进一步优化,开放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需进一步拓展,干部工作主动性、积极性需要进一步调动,干事创业活力需要进一步激发。 

  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财政收支亟待平衡。财政收支紧张的矛盾仍较突出,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和刚性支出不断加大的矛盾日益凸显,政府偿债压力逐步加大,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任务较重,宏观调控亟待深刻变革。 

  第二篇 立足新时代新起点,绘就“十四五”发展新蓝图 

  第三章 “十四五”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目标要求,紧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贯彻新发展理念为统领,以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立足全区“两个屏障”、“两个基地”和“一个桥头堡”的战略定位,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以“调结构、固根基、锻长板、补短板、稳就业、保民生、兴科技、防风险、促振兴”为工作重点,构建具有多伦特色的“生态文明体系”和“生态经济体系”,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面开启“生态多伦、多伦生态”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第四章 “十四五”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必须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中央和自治区、锡盟决策部署,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多伦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实现“十四五”奋斗目标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要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 

  ——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把创新摆在全局的突出位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科技、理论、文化等各方面创新,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格局。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深化人文交流,完善对外开放区域布局,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以扩大开放带动创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结合多伦县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为新动能,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优化工业经济结构和质量提升为目标,重点围绕循环经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现代服务业、现代农牧业、乡村振兴、城乡区域发展、改革开放共享、民族和谐稳定等领域,稳步构建产业结构合理、创新驱动力强、可持续发展和有市场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坚持“底线思维、安全发展”。全面树立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立足多伦县基本区域情况,强化风险底线思维,保持战略定力,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加快完善安全发展体制机制,补齐相关短板,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注重在稳增长的基础上防范风险,确保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化解风险,坚持把防风险同转方式、调结构结合起来,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全面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全力推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 

  第五章 “十四五”发展定位 

  ——创建自治区生态文明示范区。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加强浑善达克沙地生态综合治理与保护开发,继续以京津风沙源治理为依托,加强规模化林场建设,持续推进国土绿化,提升自然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强多伦县域滦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发挥滦河流域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水源涵养功能和生态支撑作用,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及与周边旗县河湖跨区域协作共管机制,确保滦河大河口断面水质保持在Ⅲ类标准。实施多伦沙化草地修复,促进生态自我修复和人工治理紧密结合,创建典型草原生态保护示范区。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工程,加快推动散煤及燃煤锅炉治理。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开展控肥、控药、控水、控膜行动,有效降低农业面源污染。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全力实施矿山综合治理工程,确保多伦所有在期矿山全部建成绿色矿山。以“塞罕坝精神”为指引建设“生态多伦”,创建自治区生态文明示范区。 

  ——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培育壮大一批文旅特色小镇,加快文体、康养、旅游深度融合,推动多伦湖、榆木川、辽代皇家遗址公园和白音部落特色小镇、中青时代康养小镇田园综合体等项目建设。持续推进环湖体育赛事和冰雪体育赛事活动,借助圆满承办“十四冬”历史机遇,发挥冰雪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冬季旅游、冰雪运动,打造冬季旅游目的地。加快整合区域旅游资源,推动“元上都—多伦湖”文化旅游资源深度融合,打造锡盟南部区域旅游协同发展新样板。优化文旅体康养等服务产品供给,扩容提质新型消费,创新打造一批高端旅游产品,拓展消费服务新空间,推动由观光游向体验游、度假游、休闲游、康养游转变,培育形成区域康养中心城镇、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全力打造京津冀蒙高端旅游目的地。 

  ——打造自治区绿色发展先行区。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围绕释放生态资源潜力,在保障生态系统质量前提下,聚焦“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协同推进生态保护与绿色富民,在内蒙古率先构筑高效生态产业体系,全力打造自治区绿色发展先行区。以“生态产业化”为导向,科学规划林下经济产业布局,科学高效利用林地资源,探索林果、林药、林菌、林苗、林花等多种复合经营模式,有序发展林下种植业,统筹推进林下产品采集、经营加工、森林游憩、森林康养等多种森林资源利用方式,全面提高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促进形成多伦独具特色、可持续的绿色产业体系。以“产业生态化”为目标,以工业园区为载体,提质升级高端化、终端化、精细化现代煤化工产业集群,培育壮大“风光水火储氢一体化”现代能源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循环经济,探索数字经济发展路径,主动承接京津冀地区机械加工、装备制造、新材料、新型建材等绿色产业,构建多伦生态工业体系。稳固提升现代农牧业基础地位,以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园为核心,推进多伦特色种养殖及深加工一体化循环发展,支持观光型畜产品深加工基地做大做强。创建多伦区域农畜产品公用品牌体系,大力发展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搭建绿色优质农畜产品直供京津冀产销平台,打造多伦高效生态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 

  ——打造锡盟南部城镇核心区。大视角谋划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锡盟向南开放桥头堡和融入京津冀最便捷陆上前沿区位优势,加快补齐进京联津入冀客运枢纽短板,协同推进京津冀蒙区域货运、客运物流枢纽节点建设,加快多伦至丰宁客货运通道建设,实时启动多伦至赤峰铁路前期工作。借助克承高速稳步推进有利契机,加快联网公路项目建设,形成干线公路网与高速公路网畅通衔接的路网格局,形成连贯东西、“南进京、东进唐”公铁联运客货运输陆海新通道,实现“进京下海”向南开放新格局。构建便捷高效的多层次城市交通体系。加强公共停车设施、公交专用通道和场站等规划建设。规划布局城市自行车道、人行步道和历史文化步道,实现与公交网、轨道网有机融合。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服务体系。系统提升多伦县城镇供热、供气、雨水、中水、污水、排水等地下管网建设,不断优化城镇地下管网系统。提供安全可靠能源保障,探索建设蒙西电网支撑电源项目,建成多伦县古城(滦源)110千伏输变电工程,优化锡盟南部地区电网结构,提高南部地区电网稳定运行。加快城市供热管网建设,改造各类供热管线,扩大区域供热合作,提升城镇生活品质和综合承载力。建设区域物流中心带动区域合作。以服务中蒙俄经贸合作为重点,依托珠恩嘎达布其口岸,加快推进多伦县蒙俄物流园项目建设,实现蒙俄大宗资源类产品“化零为整”在多伦集结,最大程度实现落地加工,开辟“借港出海”新路径,使多伦成为锡盟南部区域性物流中心。推进多伦诺尔锡盟南部重镇建设。进一步夯实锡盟南部中心城市发展基础,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巩固提升国家园林公园、中国生态魅力县创建成果,提升城乡环境品质,营造最优人居环境。引入新业态、新品牌、新模式,布局一批高品质特色商业街区,高标准建设城市休闲娱乐综合体,提升多伦餐饮住宿业发展档次和水平,形成综合品牌效应。补齐民生领域短板,集中布局一批辐射锡盟南部城镇群的优质教育、医疗康养、文化体育等共享公共服务设施,构建以多伦为核心的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体有康健的城镇群生活圈,形成公平普惠的公共服务体系,集聚优质共享的公共服务资源,建成区域高度协同、开放共享的锡盟南部城镇群核心区。 

  第六章 “十四五”主要目标 

  综合分析“十四五”时期发展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按照确保实现现代化多伦建设良好开局的总体方针,坚持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要求,主动适应新发展阶段、主动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合理确定我县“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指标。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发展方式深入转变,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速转型,文化旅游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不断加大,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取得突破性进展,城乡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持续提高,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更大突破,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明显增强,市场体系和公平竞争制度更加健全完善,各类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营商环境显著改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深度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对外开放、对内协作新格局基本形成。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扎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弘扬,新时代文明实践取得显著成效,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取得实质性成效,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显著提升。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湿地生态功能明显增强,城乡宜居水平显著提高,形成天蓝、地绿、水净的优美环境。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均衡,就业更加充分更有质量,教育质量明显提升,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健全完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扩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各民族大团结局面巩固发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在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中发挥更大作用。 

  多伦县“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序号 

类别 

指标 

2020 

2025 

年均增长(% 

属性 

1 

经济发展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 

-1.6 

- 

4左右 

预期性 

2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率(% 

4.8 

- 

3.2 

预期性 

3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54 

60 

- 

预期性 

4 

旅游业收入增长率(% 

- 

- 

10 

预期性 

5 

创新驱动 

研发经费投入增长(% 

- 

达到全盟平均水平 

- 

预期性 

6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 

- 

优于全盟平均水平 

- 

预期性 

7 

民生福祉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2.1 

- 

4左右 

预期性 

8 

城镇调查失业率(% 

3.6 

3.6 

- 

预期性 

9 

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位) 

2.6 

3 

- 

预期性 

10 

每千人拥有三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个) 

0-1 

5 

- 

预期性 

11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 

达到全盟平均水平 

- 

约束性 

12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92 

95 

- 

预期性 

13 

绿色生态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幅(% 

- 

- 

达到盟里要求 

约束性 

14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幅% 

- 

- 

达到盟里要求 

约束性 

15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 

345 

340 

达到盟里要求 

约束性 

16 

地表水达到或好于类水体比例% 

100 

100 

  

约束性 

17 

森林覆盖率(% 

37.9 

39.6 

- 

约束性 

18 

草原植被盖度(% 

80 

85 

- 

约束性 

19 

安全保障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万吨) 

10.7 

12 

- 

约束性 

20 

能源综合生产能力(万吨标煤) 

66 

130 

  

约束性 

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按可比价计算。[]内为五年累计数。 

   

 

  第七章 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按照党中央、自治区党委、盟委战略安排,到二〇三五年,我县将与全国、全区、全盟一道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综合经济实力和绿色发展水平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迈上新台阶,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持续提升。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基本实现,符合战略定位、富有优势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新型城镇体系、基础设施体系全面建成。法治多伦基本建成,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地区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各族人民素质、全社会文明程度和民族团结进步达到新高度,文化强县、教育强县、健康多伦稳步实现。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美丽多伦基本建成。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竞争能力明显增强,努力形成对外开放、对内协作新格局。城乡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明显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平安多伦建设达到更高水平,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更加稳固。各族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第三篇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创建自治区生态文明示范区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坚守生态良好底线,健全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持续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第八章 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围绕我国二氧化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加强浑善达克沙地及境内滦河流域水资源生态治理与保护,实施能效提升计划,推进绿色城镇与绿色矿山建设,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第一节 构建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价值实现机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按照建设“生态多伦”的发展思路,以创建自治区生态文明示范区为目标,加强浑善达克沙地生态治理与保护。推行“林长制”,深入推进林业重点工程,加快推进规模化林场建设,积极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全面提升自然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筑牢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多伦县防线。加强多伦境内滦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落实国家节水行动,开展深度节水控水行动和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加强农业节水增效和工业节水减排,严控高耗水服务业用水,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改善水生态环境,发挥滦河流域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水源涵养功能和生态支撑作用。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依托自然资源优势,率先开展生态系统价值核算、绿色GDP核算、气候生态价值评估,积极探索林地资源有偿使用试点、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实施能效提升计划。坚持能耗双控不动摇、不松劲,严格控制能耗强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有效落实节能优先方针,把节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持续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推动公共机构领域节能改造。在工业、能源等重点领域全面推行节能诊断,围绕重点用能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和主要技术装备,开展能源利用、能源效率和能源管理诊断,深入挖掘节能潜力。加强节能管理制度创新,建立预警调控响应机制,强化重点用能企业精细化管控。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鼓励发展智能建筑。实施多伦沙化草地修复。坚定不移地抓禁牧的政策不变、口子不松、力度不减,严格执行基本草原保护、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轮牧制度,重点生态区域实行全年全畜种禁牧,对多伦县沙化草地实施修复,加快推进草原修复工程项目的实施,促进草原生态自我修复,创建典型草原生态保护示范区。严格落实草原保护法律法规,探索推行草长制,开展草原生态承载能力界定和草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建立草种繁育体系,健全草原鼠虫害预测预报体系及地面应急防治体系。严禁在草原新上矿山开发项目,严禁在草原核心区新规划建设风电、光电项目,已经批准在建运营的矿山、风电、光伏等项目到期退出。推进绿色城镇建设。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围绕村庄及周边、城镇及周边、通道、工业园区及工矿企业等重点区域,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坚持依水沿路布绿、街巷整治添绿、街头游园造绿、住宅小区增绿、公园广场扩绿,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到2025年,森林覆盖率达39.6%。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加大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加快绿色环保技术工艺设备升级换代,创新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的产业发展模式和矿业经济增长的新途径,新建矿山全部达到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到2025年,所有矿山达到国家或自治区级绿色矿山标准,未达标的矿山企业逐步退出市场。加快推进历史遗留废弃采坑治理。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全面摸清历史遗留废弃采坑底数,以重点生态保护区交通干线和地质灾害隐患点为重点,采取项目治理、废弃地复垦利用、社会投资等多形式结合,分期分批治理,到2025年,完成历史遗留废弃采坑治理任务。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扎实做好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全面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维护类保护红线区域的管理。 

  专栏1 构建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重点项目 

  构建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重点项目。规模化林场建设项目、森林抚育项目、草籽繁育基地、草原修复工程建设项目、多伦县历史遗留废弃采坑治理项目。 

  第二节 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围绕落实我国“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积极探索低碳技术和适应气候变化路径。全面落实国家、自治区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计划,结合我县发展特点,研究制定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统筹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等调整,完善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机制,促进低碳生产、低碳建筑、低碳生活。主动适应气候变化影响风险,强化能耗双控硬约束,严控化石能源消费,提升可再生能源占比,大幅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逐步实现零碳排放目标。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完善气象监测、预警和预防机制,提高城乡建设、农林草、水资源等重点领域和脆弱生态区域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第九章 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美丽多伦” 

  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行动,持续改善环境质量,落实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健全政府企业公众共治体系,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美丽多伦”。 

  第一节 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深化秋冬季大气污染攻坚行动,深入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大力推动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加强环境污染整治。严格执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控。加大机动车污染治理,提高施工扬尘精细化管理水平。全面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工程,加快推动散煤及燃煤锅炉治理项目建设,全面淘汰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加大“平房区”改造力度,不断扩大集中供热范围,积极推进煤改电、煤改气工作。全面禁止农作物秸秆、环卫清扫废物、园林废物、建筑废弃物等露天焚烧。优化能源结构,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应用。建立健全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推动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优良天数比例不断提高。 

  专栏2 蓝天保卫重点项目 

  大气污染防治项目。散煤及燃煤锅炉治理项目。 

  第二节 稳步打好净土保卫战 

  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减少化肥使用量,严禁将城镇生活垃圾、污泥、工业废物直接用作肥料。开展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工作,按污染程度将农用地划为优先保护类、安全利用类、严格管控类,分类采取相应管控措施。实施化肥农药减量替代工程,完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机制,有效降低农业面源污染。探索采取“以旧换新”方式,引导农户将废弃地膜收集回收,由专业机构进行处置。以坚决遏制土壤污染事故发生为底线目标,鼓励现有相关行业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加快提标升级改造步伐,健全化学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危险废物等环境防范与应急管理工作机制。 

  第三节 着力打赢碧水保卫战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加强河湖及湿地生态修复和保护,加快推动龙泽湖水环境治理、水生态治理、小流域治理、农村水系综合治理、湿地保护等项目建设,加大河湖保护力度,保持湿地生态功能。依法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加快工业园区和城镇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全面实施重点区域水资源、水生态保护等重点项目,开展地下水污染调查和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扎实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确保饮用水安全。全面实施排污许可制,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全面落实河湖跨区域协作共管机制,确保滦河大河口断面水质保持在Ⅲ类标准。 

  专栏3 碧水保卫重点项目 

  碧水保卫战重点项目。水生态治理工程项目、龙泽湖水环境治理项目、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下游湿地建设项目、水资源保护工程项目、重点区域水资源、水生态保护项目、小流域治理项目、水文及水土保持监测项目、多伦县燕子湖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湿地公园及其上游河道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中央财政湿地保护补助资金项目、多伦县中小河流治理项目。 

  第四篇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新体系 

  依托生态优势和产业基础,按照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方向,主攻现代农牧业、全域旅游、清洁能源、现代制造等产业,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第十章 开启文体旅融合发展新征程 

  深入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积极创新“全域旅游+农业+文化+健康+体育”新模式,推动旅游供给差异化特色化,带动多产业协同发展,积极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力打造京津冀蒙高端文化旅游目的地。 

  第一节 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一、加快构筑旅游发展新格局 

  借助多伦县获评国家级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自治区全域旅游示范区等有利契机,加快打造以汇宗寺和诺尔古建筑群为核心的文化传承型特色小镇,以多伦湖、滦河源国家森林公园为主体的养生度假休闲区,以南沙梁、北方沙地植物园为主体的生态治理示范区,以姑娘湖、大渡口为主体的生态观光游览区,以察哈尔抗战纪念地为主体的红色旅游区,以榆木川休闲旅游区及辽代皇家遗址公园和滦河源头水岸观光旅游区组成的三大旅游景区。携手乡村旅游产业集群,以转变城市、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为核心,以地方文化为内涵,以草原旅游、观光、康养一体化为发展方向,通过“休闲旅游+田园康养”相结合的模式,打造涵盖养老、养生、文化、旅游等诸多业态的康养旅游产业集群,形成全域化布局、多级化联动、一体化推动、全要素配套、智能化支持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扩大规模总量,提升服务质量,将多伦县打造成京津冀蒙高端旅游目的地。 

  二、持续推进旅游新载体建设 

  完善多伦湖景区配套基础设施,启动多伦湖景区4A升5A创建工作,推动白音部落生态旅游度假区打造4A级旅游景区。积极推动哈达山生态文化旅游区、原生态旅游度假村、红色旅游、辽代皇家遗址公园等项目建设,打造多元化、高品质、生态化精品旅游景区集群。加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创新培育文化旅游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村落、文化旅游综合体、文创孵化中心、文创产业园、文旅创客基地、文化旅游新兴业态等一批示范项目落地实施。创新“互联网+旅游”新模式,积极推动智慧旅游项目建设,提高全域旅游智慧化水平。巩固节庆与体育赛事活动,构建多维节会活动体系,深度拓展,激发赛事长期效应,全力打造文体旅游重镇,突出多伦特色,实现旅游差异化发展。 

  专栏4 旅游新载体重点项目 

  旅游新载体项目。多伦湖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多伦县哈达山生态文化旅游区项目、多伦县原生态旅游度假村项目、辽代皇家遗址公园项目。 

  三、深耕旅游业跨界融合发展 

  深入推进旅游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积极创新“全域旅游+农业”、“全域旅游+文化”、“全域旅游+健康”、“全域旅游+体育”等新模式,谋划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民宿等文旅载体项目建设,催生全域旅游产业集群,促进旅游业加快转型升级。紧扣“辽代文化”历史内涵,加大文物保护工作力度,持续推进辽代皇家遗址公园建设和多伦县古建筑抢救性维修工程及古城恢复建设,加快形成大河口水库—辽代皇家遗址公园—滦源镇旅游公路旅游环线。整合旅游资源,推动“多伦湖—元上都”文化旅游资源深度融合,实现多伦—正蓝旗文旅互联互通、联动发展,促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以培育生态游、乡村游、观光游、休闲游、农业体验游等农旅融合产业为主线,着力打造滦源镇后九号风景区、滦河村青年队、西干沟乡牛眼睛村、多伦诺尔镇白水淖村等资源禀赋优良的旅游村,开辟农旅融合新路径。利用好“中国天然氧吧”、“中国森林氧吧”两块金字招牌,持续推进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及“十四五”国家森林公园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助推康养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深入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以察哈尔抗战纪念展厅、解放战争纪念馆、榆木川战备医院等多个红色文化教育展馆建设为重点,努力打造一批充分彰显多伦革命历史特征,有力服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基地、红色教育培训基地。传承多伦红色基因,发展“红色路径”,挖掘红色文化,讲好红色故事,强化红色旅游与民俗、生态游共同发展,推动红色旅游创新融合发展。积极推进国家体育总局夏训基地项目建设,突出体育健康主题、强化产业支撑带动,促进“体育+文化+旅游+健康”深度融合。开发冬季体育产业资源,加快冰雪体育产业发展,培育地域性冰雪体育品牌,推进多伦冰雪运动中心项目建设,促进体育与文旅深度融合。 

  专栏5 旅游业跨界融合发展项目 

  旅游融合项目。多伦县红色旅游项目、锡林郭勒盟多伦县滦河源国家森林公园“十四五”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地保护建设项目、多伦冰雪运动中心项目。 

  四、推进区域旅游协同发展 

  坚持“政企联手、区域联盟”思路,深化与周边旅游资源共享发展,在沟通合作、宣传置换、客源互送、市场监管、人才共建、信息共享等方面,强化万里茶道节点城市之间交流合作,积极引入沉浸式交互旅游项目,满足游客在新型旅游消费模式下的深度体验需求。继续巩固京津冀客源市场,高标准建成旅游集散中心,密切与周边地区开展旅游环线项目合作。全力协调推动坝上旅游公路“国家一号风景大道”与多伦旅游公路的畅通联结,培育精品旅游环线,打造区域性旅游品牌,推动坝上旅游一体化发展,融入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大局。借助圆满承办“十四冬”历史机遇,发挥冰雪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冬季旅游、冰雪运动,打造冬季旅游目的地。 

  第二节 稳步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一、推动文化艺术事业创新发展 

  鼓励专业创作人员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鼓励影视剧本、散文、诗歌、歌曲及书画等多种形式创作,以适应新时期文化大发展中各类审美、各种层次的艺术需求。扎实推动乌兰牧骑改革,加快多伦县乌兰牧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发挥乌兰牧骑草原红色文艺轻骑兵的文艺先锋作用,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扎根生活沃土,服务农民群众,推动文艺创新。继续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融合媒体云应用,实现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加大广播电视节目创新创优力度,加速完成融媒体转型,加快智慧广电发展,提升广电媒体的竞争力。 

  专栏6 文化艺术事业创新发展重点项目 

  文化艺术事业项目。多伦县乌兰牧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二、夯实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制定公共文化服务发展规划,完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目录。按照“新建、改造、维修、整合”的思路,实施总分馆制建设。稳步推进多伦县文化馆改扩建、多伦县图书馆改扩建、多伦县博物馆展陈布展等项目建设,统筹城乡设施建设布局,推动各乡镇文化站、行政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加强服务和管理,切实提高场所综合使用率,打造主城区15分钟公共文化便民服务圈。继续推进广电网络基本公共服务入户工程、应急广播体系、监测监管体系、运维管理体系等项目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公共服务需求。 

  专栏7 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 

  公共文化基础设施项目。多伦县博物馆展陈布展项目、多伦县文化馆和图书馆改扩建项目。 

  三、保障特殊群体基本文化权益 

  将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活困难群众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对象,积极开展面向老年人、未成年人的公益性文化艺术培训服务、演展和科技普及活动。开展学龄前儿童基础阅读促进工作和向中小学生推荐优秀出版物、影片、戏曲工作。将中小学生定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计划。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在阅读服务、艺术普及、文体活动等方面的文化服务。加强面向农村留守妇女在计生知识、心理咨询、文艺活动等方面的文化服务。鼓励建立老年体协、老年艺术团、老年大学等文体组织。提高农村无障碍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定期面向残疾人举办实用技术培训和义务演出。 

  四、构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大力开展流动文化服务和数字服务,促进公共文化资源向农村延伸,着力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推进城乡联建“结对子”、“种文化”,加大文化资源、项目向农村倾斜力度,提高农村公共文化设施覆盖率、达标率。 

  五、深化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 

  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的研究及支持力度,进一步挖掘学术价值和内涵,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立多伦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管理状况评估制度,由注重抢救性保护向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并重转变。加强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出台馆藏文物日常养护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加强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 

  第三节 扎实推动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一、全面强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充分利用公园、绿地及空置场所,新增一批便民利民的锻炼场所及设施,建设智慧广场和智慧步道,推进多伦诺尔镇、滦源镇、大北沟镇、西干沟乡、蔡木山乡多功能全民健身馆项目建设,打造城市15分钟健身圈,改善市民休闲健身环境。对新建小区住宅在审批土地与规划建设时,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预留出一定面积建设群众健身场地和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加强体育场馆和专项体育训练设施建设和管理,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体育设施,推进公共体育场、体育馆建设。规划建设马拉松赛道,丰富和完善服务功能,建立健全管理运营机制,全力打造体育综合体,争创国家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到2025年,实现多伦县公共体育设施全覆盖,提高体育公共服务水平。 

  专栏8 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 

  体育基础设施项目。多伦县足球场项目、公共体育场、体育馆、智慧步道项目、多伦诺尔镇、滦源镇、大北沟镇、西干沟乡、蔡木山乡多功能全民健身馆项目。 

  二、促进全民体育竞赛新发展 

  在县域内建成适宜全民运动的各类标准体育竞赛场地,鼓励学校、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部队和企业组建或联合组建各种形式的体育社团组织,积极推广各类体育赛事,逐步建立城乡联赛、企业联赛、校级联赛等多元竞赛体系。推进专业、业余体育赛事发展,用足用活各级体育产业政策,促进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积极探索竞技体育发展模式,丰富群众体育项目,推动体育健身运动全民化、常态化、休闲化。 

  第十一章 开创工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抓住国家促进产业在国内有序转移的机遇,加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园区综合承载能力,主动承接机械加工、装备制造、新材料等绿色产业,引导产业规模化、集聚化、绿色化发展,延长产业链、价值链,加快构建煤制烯烃循环产业新体系,建设精密铸件制造产业集群,发展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循环经济,构筑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撑平台。 

  第一节 构筑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撑平台 

  一、加快补齐园区基础设施短板 

  继续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强化对配套综合产业区南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推进园区背压式热电联产项目,提高园区集中供热能力和能源利用率。加强消防配套设施建设,严防次生灾害发生,提高园区应对突发事件处理能力。推进道路、雨水、供水、供热、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夯实园区基础设施。实施污水处理厂工程等项目,提升要素保障能力。加快化工新材料产业园等项目建成运营,提高园区综合承载能力。 

  专栏9 园区基础设施项目 

  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多伦县背压式热电联产机组项目、化工新材料循环产业园南区道路工程建设项目、大河口特色产业园道路管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工业园区变电站建设项目、大河口特色产业园给排水工程建设项目、大河口特色产业园供热工程建设项目、大河口特色产业园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多伦工业园区化工新材料循环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多伦工业园区热力管网建设工程。 

  二、提高园区土地利用资源效率 

  建立健全工业用地退出机制,细化退园措施并纳入项目入园投资协议等文件,提高项目入园门槛。加大“腾笼换鸟”力度,有序退出僵尸企业,加快园区存量低效用地转型,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通过综合利用、技术改造、兼并重组、产权转让、关闭破产等方式,二次招商引进优质的外资和内资,激活存量土地,盘活存量资源,为优质项目腾出土地空间。探索工业项目“标准地”改革,实现拿地即开工。实施园区产业节约集约用地综合评价考核,实现工业用地节约集约高效利用,提高土地利用产出率。 

  三、加强“智慧园区”建设 

  按照“智慧园区”要求,加强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建设涵盖智慧安监、智慧环保、智慧生产、智慧物流等在内的智慧园区管理系统及配套设施,实施园区及企业的智能化升级,提升产业经济效益和安全环保水平。 

  第二节 构建煤制烯烃循环产业新体系 

  围绕煤制烯烃过程中产生的混合碳四、混合芳烃、LPG等副产资源,重点发展混合碳四的精深加工,探索发展汽油调和剂、石油树脂、甲基叔丁基醚(MTBE)、丁二烯、正丁烯、正丁烷、纯苯、甲苯、二甲苯、环己酮、苯乙烯等下游高附加值精细化工产品,努力构建“煤制烯烃—混合碳四—汽油调和剂/石油树脂等”、“煤制烯烃—混合芳烃/LPG—苯/甲苯/二甲苯等”、“煤制烯烃—粉煤灰/煤泥—环保建材—新材料”等循环经济产业链,打造煤制烯烃循环产业基地。 

  专栏10 煤制烯烃循环产业项目 

  煤制烯烃循环产业项目。二氧化碳综合利用项目。 

  第三节 打造绿色高效循环经济新引擎 

  实施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工程,提高绿色准入门槛,加大限制类产能淘汰力度,倒逼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在能源、冶金、建材、化工、农畜产品加工等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全面推进清洁生产改造,推进绿色产业、绿色企业、绿色园区发展,推广绿色建筑。推行垃圾分类管理和处置,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推动资源化利用产业发展和聚集区建设。以工业园区产生的粉煤灰、脱硫石膏、煤泥等固废为原料,围绕生态透水砖、建筑保温材料、隔热材料、纤维石膏板、装饰石膏板、超强石膏粉等下游产品,适度发展新型建材加工产业,积极发展墙板、阳台、楼梯、预制梁等装配式建筑结构件。加快推动多伦工业园区固废渣场、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中心等项目建设,实现园区工业固废危废科学规范化管理。 

  专栏11 循环经济产业重点项目 

  循环经济产业项目。工业园区渣场建设项目(二期、三期工程)、多伦县危险废物处理处置项目、煤化工灰渣场扩容项目、多氟多矿产资源开发项目、二氧化碳回收项目、玻璃钢复合材料拉挤型材制品项目、多伦县年产10万吨高纯氧化铁生产项目、内蒙古德盛伦润滑油脂有限公司功能材料生产建设项目、多伦2×100万千瓦燃煤电厂项目。 

  第四节 建设非资源型产业承接新高地 

  紧抓京津冀地区产业外溢的重大机遇,围绕“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效益”目标,大力发展装备制造、新能源等非资源型产业,引导产业集群化、规模化、集聚化发展,建设京津冀非资源型产业承接高地。 

  一、培育壮大精密铸造产业协作集群 

  依托园区引进的和尔佳、津威、贺青、华运、卓亿达等雄安新区产业转移机械制造项目,重点发展适用于高低温、腐蚀性介质、干摩擦等特殊场合特种材料的浮动油封产品,培育壮大油封产业集群,培育壮大精密铸造产业协作集群。 

  二、打造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新优势 

  充分利用多伦县丰富的风能资源,合理配置风力发电资源,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协调推进北方上都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项目建设,提高县内电网稳定运行和向京津冀供应清洁能源电力的保障能力,逐步实现由能源外送为主向就地转化消纳为主的转变。推广以“农光互补”和“牧光互补”为代表的生态治理、林草沙畜牧业与光伏相结合的发展模式,鼓励在工业园区利用周边土地和厂房屋顶发展分布式光伏和建筑一体化光伏,实现清洁能源自发自用、就地消纳。鼓励支持世腾化工自产氢气、煤制气加工CNG等项目,探索发展氢能产业,布局建设加氢站,适度发展制氢储氢及氢能源下游应用产业链。推进背压式热电联产机组等项目建设,实现“风光水火储氢”多能互补和绿色能源示范。 

  专栏12 新能源产业发展重点项目 

  新能源产业发展项目。煤制气加工CNG项目、多伦200万千瓦新能源基地项目、多伦县天然气综合利用项目。 

  三、开拓新装备产业发展新路径 

  依托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市场需求,主动承接并落地加工电子元器件产业,重点发展电容器、连接器、保险元器件、磁性元器件、显示器件和集成电路。积极对接国内外先进通用航空整机制造企业,以空中观光、空中运动为导向,加快发展三角翼、滑翔机、热气球、飞艇等航空运动装备。积极培育消费级无人机产业,重点开展固定翼机型、多旋翼机型等无人机的组装生产。围绕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和配套。针对区域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等重点领域需求,重点发展风电塔筒、叶片、整流罩、转轴、塔架等风电装备制造,光伏组件、光伏背板、光伏支架、逆变器、控制器等光电装备。培育壮大无人驾驶拖拉机、植保无人机、残膜回收与秸秆还田联合作业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备、枯枝落叶处理设备等农牧业装备制造产业。 

  第五节 实施传统手工业培育提升工程 

  推进传统手工业与旅游业、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走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手工业发展路子。发挥传统技艺优势,适应消费需求,大力发展玛瑙、手工编织、非金属矿产品加工等传统手工业。鼓励企业和传统手工业者加大技术改造,开发新品种、树立新品牌、开拓新市场,创新手工业生产、营销和管理模式。建立健全手工艺品技术标准,规范手工艺品市场,发现、培育一批手工艺传承队伍,提高民族手工艺品市场竞争力。 

  第十二章 培育现代服务业发展新动能 

  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服务供给,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协同化延伸,实施康养产业、现代物流、商贸服务、电子商务、现代金融、社区服务等专项行动,促进现代服务业同现代农牧业、先进制造业、文化旅游业深度融合,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协同化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多样化提升,培育独具多伦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新引擎。 

  第一节 实施康养产业振兴发展行动 

  深度挖掘多伦县生态、气候等优质资源,加快推进“全时、全龄、全域”的康养载体建设,加速中青时代康养小镇田园综合体、多伦特色康养小镇等康养示范项目建成投运,打造京北高端康养基地。鼓励开发主体发挥比较优势,创新康养业态和模式,积极开发医疗服务、休闲养生、生态养老、森林康养、健康用品、功能食品、候鸟式养老、智慧康养等康养产品,形成“多伦康养”核心品牌,激活全域康养产业活力。 

  专栏13 康养产业振兴发展重点项目 

  康养产业项目。多伦特色康养小镇项目。 

  第二节 实施现代物流提档升级行动 

  发挥蒙俄和涌通等物流企业的带动作用,鼓励发展第三方物流,推进采购、运输、仓储、货代、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等物流服务外包,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做大做强,探索开展城市共同配送和商贸物流标准化试点。推进多伦区域性电子商务快递物流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行动,以多伦县为核心节点规划建设南部区域性电子商务物流综合服务园区,汇聚电子商务产品收集、分拣、加工、冷库、包装、监测认证等产业链服务资源及顺丰、京东、邮政、百世、三通一达等快递物流资源实现一站式集群化服务。完善农村电商配送网络,实现乡乡有网络,村村通快递。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依托大河口农畜产品加工园区,进一步完善园区运输体系,探索打造区域性农畜产品物流园。鼓励运输、仓储等传统物流企业向上下游延伸服务,推进物流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县域物流基础设施,推动智慧物流体系建设,推动线上信息与线下实体融合发展,提升物流综合服务能力。 

  专栏14 现代物流提档升级重点项目 

  现代物流项目。多伦县宝红仓储物流项目、多伦县农产品冷链物流项目、多伦县物流配送中心建设项目。 

  第三节 实施商贸服务创新发展行动 

  一、促进专业市场提质升级 

  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档次提升的总体要求,着力推进惠民综合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加快推进传统商品交易市场和专业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引导各类专业市场向品牌化、规范化发展。积极推进汽车产业园项目建设,打造集汽车销售、维修、零部件、仓储物流于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型专业市场。重点加快建材市场、小商品和日用品加工交易市场的升级改造。提档升级屠宰交易市场,开展畜禽屠宰厂标准化建设试点建设。到2025年,新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1个,新建和改造标准化、现代化集贸市场2-3个。 

  专栏15 专业市场提质升级重点项目 

  专业市场提质升级项目。多伦汽车产业园项目、多伦县惠民综合农副产品交易市场项目。 

  二、推进食宿体系提档升级 

  围绕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发展目标,培育壮大以品牌高端酒店为引领、连锁商务酒店为骨干、乡村休闲民宿为延伸的住宿体系,提升接待能力和居住体验。积极推进乡村民宿酒店和家庭式旅馆升级,引导提升设施水平和服务质量,推动住宿农家乐评优评级。加快餐饮企业、餐饮门店规范化发展,完善星级酒店餐饮服务质量,布局一批乡村休闲特色餐饮网点。大力挖掘和培育多伦地方特色美食文化,培育一批品牌餐饮企业。到2025年,全县建成1个四星级酒店、5个三星级酒店,积极吸引国内著名餐饮娱乐企业进驻,支持国内知名连锁企业扩大经营规模。 

  三、探索布局新型商业业态 

  大力发展城市综合体、连锁经营、新零售等现代商贸业态,加快对现有商业街改造、完善和提升,在重点商业聚集区、大型综合性商业设施内,大力引入影剧院、教育培训、儿童娱乐、艺术展示等文化娱乐业态,丰富文化体验消费供给。到2025年,使现代商贸流通业等新兴产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明显提高,全县商业网点总数达到6000个,全县发展销售额超过五千万元的连锁企业2-4家,全县营业面积10000平方米的大型综合超市2家,3000平方米的超市达3家。 

  第四节 实施电子商务提质增效行动 

  一、大力培育电子商务平台 

  以推进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为契机,改造建成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提升中心辐射带动能力。合理布局区域物流配送和快递分拨中心,鼓励引进大型物流企业入驻。围绕文化旅游、大宗商品、农畜产品等领域,建设一批集信息展示、电子交易、电子结算、贸易融资、现代物流等功能于一体的行业电子商务平台。整合本地农特产品品牌,全力打造具有多伦特色的县域电商公共品牌,引导和鼓励传统、优势、特色产品加入公共品牌运营体系,整体提升多伦农特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和产品附加值,以县域公共品牌引领带动形成名乡、名品、名企的市场格局,不断提高多伦县文化、旅游、农产品公共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加快培育电子商务企业 

  充分发挥京东多伦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的平台优势,围绕滦源酒业、龙泽酒业、鹿产品、蘑菇酱、麦秸画、玛瑙、手工编织、中国结、艺术根雕、农产品等多伦特色产品,加快引导培育一批面向境内外、覆盖产业链上下游的行业的电商企业,开展在线销售、采购等活动,提高生产经营和流通效率。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大学生、自由职业者、个体工商户电子商务创业,不断扩大网商规模,推动“家庭网商”向现代电子商务企业转型。 

  三、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以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契机,构建乡镇级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和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建立完善县、镇、村三级农村电子商务网络体系,实现“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功能。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加大农产品网络营销力度,推广“农特旅产品+电商”运行模式,支持乡村依托当地特色产业打造适合网络销售的本土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品牌,与电商企业合作开展村级电子商务示范店建设。大力培育和打造一批“一乡一品”示范乡镇和电子商务专业村,加快形成“一镇一产业”、“一乡一品”的特色块状经济发展新格局,助推乡村振兴。 

  第五节 实施金融赋能实体经济行动 

  积极引进银行、保险、证券、基金公司在我县设立分支机构或开展业务。规范发展融资担保、商业保理、小额贷款、典当行等机构,增强金融普惠性。探索建立常态化的政银企对接机制,定期推介、发布重大基础设施、“三农”、中小企业等建设项目以及融资需求,促进银行信贷资金加快投入实体经济。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支持龙头企业整合产业链与信息链,积极引进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公司来我县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提高企业融资能力。加大金融支持“三农”力度,落实金融服务“三农”政策,加大发放涉农涉牧中长期贷款力度、发挥保险业稳定器作用、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强化产业政策与信贷政策协调配合,重点对建设项目的金融支持。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农区发展等领域,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大力发展中小微企业“助保贷”业务,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探索搭建金融服务平台,加强“一对一”、“多对一”专项政金企融资对接。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在新三板和内蒙古股权交易中心挂牌,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债券,提升资本市场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能力。 

  第六节 实施社区服务品质提升行动 

  大力实施家政物业服务提质扩容工程,促进家政服务市场健康发展。培育提升一批社区便民农贸市场。鼓励社区设立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点,开展物流分拨、快件自取、电子缴费等便民服务,构建社区便利消费生活服务圈。继续扩大社区连锁生鲜超市、便利店等终端的社区覆盖面,重点解决新建小区及老旧小区改造商业网点不足问题。探索“电子商务+社区”的发展模式,推进建设社区农贸市场、生鲜超市、便利店等消费终端,打通菜篮子的“最后一公里”。逐步完善餐饮、住宿、家电维修、便利店、药店等服务,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互联网+”新经济模式,加快个性化、精细化社区服务发展。 

  第十三章 加快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主动实践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4+8+N”地区(单位)科技合作,实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实施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工程,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快推进科技创新载体建设,推动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助推多伦产业高质量发展。 

  第一节 实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 

  优化整合科技资源,加大“4+8+N”地区(单位)科技合作力度,加快推进鑫刚中小微企业创业孵化园区、科技产业孵化园、蒙京津冀青少年生态实践基地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等科技创新载体建设,为多伦提供技术转移转化、创新创业孵化、科技金融、科技人才培训等创新服务。积极盘活多伦县闲置厂房、闲置楼宇,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推动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协作配套,实施“专精特新”和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发展一批“小巨人”企业,培育一批中小企业集群。探索在牧草种子资源、肉牛肉羊、生态治理、能源等领域建立一批技术创新中心,探索在粉煤灰等领域建立一批重点实验室,提升技术攻关、引进和转化能力,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提升区域科技创新整体能力。到2025年,新增孵化基地1个,“双创平台”1个。 

  专栏16 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工程重点项目 

  科技创新项目。多伦县科技产业孵化园项目。 

  第二节 实施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工程 

  充分利用自治区“天骄英才”、“草原英才”等人才政策,积极落实“鸿雁计划”,围绕草原生态保护、现代畜牧业、现代能源循环经济产业、社会公共服务等领域,开展校企合作、校地合作、产教融合,加快培养一批生态建设、产业转型、教育科技、医疗卫生、文化旅游等领域实用型技能人才,扩大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及家政、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专业人才规模。创新人才“引、育、留、用”体制机制,落实人才激励、柔性人才滚动政策,优化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建立“双招双引”联动机制,大力引进各类高层次创新人才,让人才从“为我所有”变成“为我所用”,探索“研发在外、转化在内”引才模式,积极构建“人才飞地”。创新管理服务机制,建立科技特派员、“三区”科技人才、12396专家综合服务体系。 

  第三节 构建高效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投贷资金向科创企业及科创项目倾斜。优化科技创新服务环境,着力转变政府职能,树立服务意识,调动和激发科研人员科技创新积极性和创造性。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大侵权假冒行为惩戒力度,推动形成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新局面。加大科学普及工作力度,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科普传播。加强科普示范基地建设,提高公共科普服务能力。 

  第五篇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持续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第十四章 构建“林肉菜草”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绿色兴农、质量兴农,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林肉菜草”主导产业,增加优势绿色农畜产品供给,提高农牧业发展质量效益。 

  第一节 推进现代农业优质高效发展 

  一、稳步发展绿色蔬菜产业 

  依托蔬菜无公害生产基地,稳步扩大西芹、胡萝卜、甘蓝等绿色有机蔬菜种植规模,持续推进绿色有机蔬菜基地建设及设施蔬菜种植。实施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项目,严格执行马铃薯倒茬轮作模式,全力推进节水灌溉升级改造,重点推广优良品种、脱毒种薯、滴灌栽培、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等“一轮两增五推”技术模式,稳定马铃薯种植面积。积极推动绿色无公害蔬菜认证,创建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草原绿色蔬菜”品牌,使多伦成为京北放心“菜篮子”。到2025年,蔬菜种植面积达10万亩(绿色蔬菜种植2万亩),马铃薯达16万亩。 

  二、大力发展优质饲草产业 

  坚持以养带种、种养结合循环发展,依托贮草站苜蓿种植示范基地被授予国家草品种区域试验站的优势条件,通过以养带种的方式,全力推进草籽繁育基地项目建设,稳步扩大紫花苜蓿、披碱草、冰草种植规模,促进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积极引进培育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饲草料加工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草产品加工产业,全力打造优质高产饲草料种植加工示范基地。到2025年,饲草料种植面积达50万亩。 

  三、全面发展林上林下经济 

  探索推广“林+”发展模式,科学规划林下经济产业布局,科学高效利用林地资源,探索林果、林药、林菌、林苗、林花等多种复合经营模式,有序发展林下种植业,统筹推进林下产品采集、经营加工、森林游憩、森林康养等多种森林资源利用方式,全面提高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完善林业生产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推动林苗景、林果药、林养游一体化发展。 

  专栏17 推进现代农业优质高效发展重点项目 

  现代农业项目。多伦县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项目。 

  第二节 推进现代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一、做优做强肉牛产业 

  推进良种肉牛种子工程,补齐肉牛育肥短板,构建优质良种肉牛全产业链条。坚持推进黄牛冷配改良,大力引导养殖户、家庭牧场、合作社、企业开展后备母牛、种公牛培育。聚焦智慧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肉牛养殖,加快推进现代标准化规模化肉牛养殖场建设,打造具有区域优势、地方特色的现代畜牧业养殖示范区。积极探索全舍饲肉牛养殖,大力推进肉牛育肥,健全完善现代肉牛产业培育体系,逐步打造集繁育、育肥、屠宰、销售为一体的肉牛产业链。到2025年,全县肉牛育肥出栏达到6万头,建成标准化肉牛养殖场100处,牧业年度肉牛存栏量15万头。 

  二、做精做细奶牛产业 

  紧抓自治区“奶业振兴”政策契机,积极开展奶牛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支持奶牛养殖场改扩建、小区牧场化转型和家庭牧场发展,引导适度规模养殖,探索牧场化发展奶牛养殖业新模式。推广应用奶牛场物联网和智能化设施设备,提升奶牛养殖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三、做活做特特色养殖 

  充分发挥老辛头柴鸡蛋、大风祖代鸡等品牌带动引领作用,鼓励发展特色养殖,引导农户发展庭院经济,推进特色养殖基地建设。积极引进规模化生猪养殖企业落户多伦,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全力推动生猪屠宰加工厂、观光型畜产品深加工项目做大做强,稳步提升产业链和价值链发展水平,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到2025年,生猪年饲养量5万头,禽类养殖量20万羽。 

  第三节 推进水产养殖标准化发展 

  依托多伦湖丰富的水资源优势,按照“纯天然、绿色无污染、有机鱼”的品牌发展思路,建设苗种基地,加强水产养殖的标准化、规模化,提高多伦湖鱼精养高产比重,建立绿色无公害水产品认证基地,打造绿色无公害多伦湖鱼产品品牌。 

  第四节 聚焦农牧业基础设施补短板 

  加强农牧业水利设施建设,建设与畜群规模相匹配的提水饮水设施,加快推动牧区水利及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项目,满足人畜用水及人工饲草料地灌溉要求。鼓励实施喷灌圈改滴灌,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农田。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完善供电设施。坚持推进以“稳粮、优经、扩饲”为重点种植业结构调整,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深入实施农作物和畜禽良种联合攻关,推进种子库建设。稳步推进温室、棚圈、保鲜库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储草库、青贮窖、贮草棚、草料调剂室、标准化牲畜暖棚等基础设施。配套畜牧业生产所需机械和仪器设备、接羔室或产房、永久性暖棚,提高大小牲畜繁殖成活率。 

  专栏18 农牧业基础设施补短板重点项目 

  农牧业基础设施项目。多伦县牧区水利及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项目。 

  第五节 提升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一、构建现代农畜产品加工体系 

  以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园为核心,围绕粮油、蔬菜、蒙中医药、饲料、乳肉、艾草等产业,有效盘活肉牛加工厂项目,积极谋划生猪屠宰加工厂、中草药初加工基地、多氟多饮品、蔬菜加工厂等项目落地实施,加快提升产品研发水平,提升农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推动农畜产品加工规模化发展。 

  二、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加快健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标生产,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标准“领跑者”。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打造一批“新农人”。加快培育发展家庭农牧场,培育壮大一批示范社、联合社。推进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加大对运行规范的农民合作社扶持力度。重点培育发展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采取“合作社+农户”、“农户+社会化服务”、“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组织形式,加大新型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利益联结带动效应,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牧业有机衔接。 

  三、健全完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深入开展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支持高校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服务。加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完善和巩固以“专家定点联系到县、农技人员包村联户”为主要形式的工作机制,积极推广“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探索在乡镇建设农牧业服务中心,加快服务中心人员科技培训,加强农牧业科技园区、农业试验示范推广基地建设,全面提升农技推广体系的公共服务能力。 

  四、提质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加强农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和检测体系建设,开展农牧业发展生产认证,积极创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县,加快推动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站投入使用。做好多伦县农畜产品质量追溯与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有效对接,力争追溯管理主体备案率达到100%。 

  五、着力提升动物疫病防控能力 

  继续加强疫病防控,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和考核奖惩制度,强化疫情报告和预警预报以及应急管理。推进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开展疫病防治社会化服务,加快推进多伦县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项目建设,切实提升基层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水平。 

  六、创建区域农畜产品公用品牌 

  加快推进绿色、有机农产品及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工作,继续推广和培育好“诺尔镇”有机蔬菜等公共品牌。持续推进现代农牧业示范园区建设,打造成为农牧业产业基地的集中发展区、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带动区域公共品牌产业基地标准化、集约化发展。以多伦湖野生鱼、多伦肉牛、多伦欧李为重点,培育区域性农产品优质品牌。到2025年,集中打造2-3个区域性农产品优质品牌。 

  专栏19 提升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重点项目 

  农畜产品加工项目。生猪屠宰加工厂建设项目、多伦县多氟多饮品项目、中草药初加工基地建设项目。 

  第十五章 全面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充分发挥农业产品供给、生态屏障、文化传承等功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全面开启“生态多伦、多伦生态”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 

  第一节 实施村庄品质提升行动 

  强化规划引领,修编“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着力提升乡村规划创意设计、功能统筹、产业融合能力。结合多伦县各乡镇农村户厕、公厕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推进“厕所革命”,加强改厕行动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有效衔接,探索将厕所粪污、畜禽养殖废弃物一并处理并资源化利用。建立健全人居环境长效管控机制,持续开展乡村美化行动,营造干净整洁的公共空间和生活环境,促进村庄内外整洁有序,与周边景致和环境协调一致。积极推动农村生产生活垃圾集中处置项目建设,开展农村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建立收运处置体系,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完善村庄公共照明设施,在村庄主要街道两侧、学校、村民活动中心等重要场所安装照明设施,方便群众夜间出行。开展绿色生态村庄建设,合理选择经济林、防护林、用材林、特用林适宜树种,开展街道、庭院、隙地绿化和村边道路、河道、沟渠绿化,建设优美宜居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推动农村千兆光网、第五代移动通信(5G)、移动物联网与城市同步规划建设。扎实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农业绿色发展重大行动,打造绿色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大力推进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精准补短板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大力推行美丽乡村“片区带全域、组团促互补”发展模式,打破村域限制,统筹片区内资源要素,发挥龙头精品村辐射带动作用,实现资源共享、环境共治、项目共建,推动新时代美丽乡村串珠成链、连线成片、以片带面,形成辐射效应、聚集效应。到2025年,全县405个自然村全部建立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制度,覆盖率达到100%,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全部自然村,完成65个行政村厕所改造工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装配配套率达到100%。 

  第二节 实施富民产业提升行动 

  深入发掘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重价值,推动促进农牧业与工业、商贸、文旅、物流、电商、信息等现代产业要素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新业态,促进美丽乡村建设与村级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相得益彰。引导村集体充分利用特色产业等资源优势,以承包、租赁、入股等形式发展集体自营项目实现经营收入。结合乡村振兴,通过整合集体土地、资金等资源入股企业、合作社,按照折股量化的形式实现分红收入。引导基础条件较薄弱的村创办、领办农业生产经营合作社、劳务合作社等服务组织,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加工、流通、仓储、劳务等有偿服务,实现服务性收入。 

  第三节 实施乡村治理提升行动 

  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加强以“党建工作指导员、村党支部书记、党员志愿者”为骨干的党建网格队伍建设,着力推动党的建设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努力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建立健全中心村管护制度,推动形成民建、民管、民享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明确村“两委”、村民在环境卫生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实行“门前三包”制度,切实增强农民群众保持环境卫生的自觉性、主动性。 

  专栏20 美丽乡村建设重点项目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多伦县农村废旧物资回收中心建设项目。 

  第四节 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改革 

  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增强农牧业和农村发展活力。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抓好耕地保护工作。严禁违规占用耕地和违背自然规律绿化造林、挖湖造景,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深入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行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落实好农村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落实土地和草原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制度。加快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探索建立同权同价、流转顺畅、收益共享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完善农村新增建设用地保障机制,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探索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实现形式。全面完成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健全集体资产管理制度,探索通过资产租赁、村企共建、股份合作等形式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第五节 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工作要求。坚持摘帽不摘责任,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责任制,层层压紧压实各级各类干部责任。坚持摘帽不摘政策,针对低水平脱贫群体、边缘化群体等特定人群,精准落实教育、医疗、社会保障、饮水安全等到村到户到人政策,确保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坚持摘帽不摘帮扶,建立健全长效帮扶机制,继续保持挂帮领导、挂帮单位、结对帮扶责任人及驻村干部相对稳定。坚持做到摘帽不摘监管,强化政治监督,做细日常监督,压实主体责任。定期开展“回头看”,完善贫困人口统计监测体系。 

  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发展,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长效机制,设立衔接过渡期,提升脱贫质量。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将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全部纳入监测范围,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对具备发展产业条件的监测对象,开展标准化种养殖、农村电商等生产技能培训,培育农牧业龙头企业、扶贫专业合作社、致富带头人等经营主体为带贫主体,加快推进一批产业扶贫基地建设。依托多伦畜牧养殖、设施农业等脱贫产业,在适合产业发展条件的贫困村和乡镇,对有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采用“产业扶贫基地+农民技术培训学校+扶贫车间”产业扶贫模式,将贫困群众培养成为产业工人、技术工人,带动贫困户就业增收,增强贫困群众的“造血”能力。针对无劳动能力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监测对象,采用社会保障兜底措施,确保应保尽保。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加快完善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持续推进思想脱贫、精神脱贫、移风易俗等专项行动,健全完善激励机制,采用“线上”+“线下”、“理论课堂”+“田间实践”等模式,利用“远程教育”、“学习强国”、“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表彰脱贫典型,全面激发贫困户脱贫发展的内生动力。深化京蒙对口扶贫协作,巩固对口帮扶成果。 

  提高扶贫资产精细化管理水平。按照“所有权与监管权相统一,受益权与管护权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探索扶贫资产管理的有效途径,严把“程序关、规范关、精细关”打造扶贫资产管理模式,切实做到“主体责任明确、资产家底清晰、产权归属明确”。积极推动贫困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牧民变股东改革,鼓励村集体通过盘活扶贫资产、集体资产、集体资源、入股或参股、量化资产收益等渠道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加强扶贫资产监督管理和风险防控,规范扶贫资产收益分配机制,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财政涉农整合资金投入设施农业、养殖、水电、乡村旅游等项目形成的资产收益,优先用于公益岗性位、村内小型公益事业、激励补助、临时救助等巩固脱贫成果支出。健全扶贫资金公告公示制度,将扶贫资产的权属、运营管护、收益分配、处置等情况,通过媒体、网站、政务公开等方式分级公告公示。 

  第六篇 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新时代新型城镇化建设 

  第十六章 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聚焦重构城乡空间、提升城市品质和建设生态文明,发挥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作用,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合理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 

  第一节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高质量编制实施好《多伦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依据上级国土空间规划和区域总体定位,遵循自然资源集约高效利用、城镇化健康有序推进的原则,全面划定并严守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以及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不断强化“三区三线”硬约束,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加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基础信息平台和“一张图”建设。 

  根据多伦县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及未来发展潜力,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优化生态、农业、城镇功能分区,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城市开发边界,统筹耕地、草原、森林、沙漠、河湖等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修复,统筹城乡、产业、交通等发展类要素布局,明确管控要求和准入规则,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着力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一、生态保护空间 

  构建“一廊两屏多点”的生态安全屏障。“一廊”即建立以双山水库—闪电河—滦河—多伦湖为主的生态廊道,保护候鸟栖息环境。“两屏”即蔡木山自然保护区生态屏障、西南部防沙固沙生态安全屏障。“多点”即滦河源国家森林公园、重要水源地、湿地等。 

  二、农业发展空间 

  构建“一带三区多点”农牧业发展格局。“一带”即锡京农业观光带。“三区”即南部农产品主产区、中部农牧业综合发展区和北部特色农业起步区。“多点”即包括多伦县农业科研示范园区、多伦蒙中药植园区等在内的多个农业种植园区。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空间布局。 

  三、城乡发展空间 

  打造“一环、两轴、三心”“山环水绕”的空间布局。“一环”即多伦景观环—自然地貌景观,“环形水系”陨石坑,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四个陨石坑中最大的一个,也是世界第二大陨石坑。“两轴”即城乡统筹建设轴—该轴经过中心城区向南连接蔡木山乡,带动民宿旅游、畜牧产业发展;向北贯穿大北沟镇、西干沟乡,从空间上跨过“北大门”延伸至河北省腹地,吸引京津冀资源。城镇综合发展轴—向西发展城市,延展中心城区;向东集中产业,打造工业园区。“三心”即一主两副。一主:多伦诺尔镇,承担多伦县生产生活、行政办公、商业娱乐等功能的综合服务中心。两副:滦源镇,打造以农副产品加工、生态旅游观光产业发展为主导的副中心城镇;大北沟镇,打造以绿色农牧产业为支撑,休闲农业体验旅游为特色的生态副中心。 

  按照乡村振兴战略和城乡融合发展要求,引导村庄布局优化,合理进行村庄分类。将全域村庄分为三类,其中,城郊融合村庄8个、集聚提升类村庄55个、搬迁撤并村庄2个。不同类别村庄实施差别化国土空间利用政策。按照不同的发展需求,对农村建设用地总量做出指标控。 

  第二节 严格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对不同主体功能区的产业项目实行差别化准入政策,重点生态功能区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严格控制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生产、生活活动,严格控制超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工程建设。科学划定草原、耕地、森林、湿地等领域生态红线,建立国土空间资源环境承载监测预警机制,对水、土地、环境容量超载区域实行限制性措施。以控制线管控、用途管控及指标管控为核心,切实保障国土空间统一用途管制。 

  一、控制线管控 

  将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成果纳入各级法定规划,制定相应管控措施。各层次规划、各类城市建设行为及项目审批都应落实相应管控要求。 

  二、用途管制 

  按照规划传导体系,建立“用途引导—用地分类”的分类管控机制。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根据县域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的要求,综合划定主导用途分区,明确县域国土空间利用主导方向;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对主导用途分区边界进行细化落实,并结合详细规划编制需要,进一步划分各类主导用途分区内部用途分区,确定用地比例结构控制的相关要求;详细规划应根据上层次规划的国土空间利用主导用途和结构控制要求,确定不同地块划分、地块的使用性质以及相关控制指标,作为实施用地规划许可和规划管理的依据。严格落实土地“增存挂”要求,进一步完善国土空间规划用地的分类管理,适应城市新功能和新兴产业用地需要,扩充和细化规划用地分类。 

  三、指标管控 

  制定可落地、可实施的指标体系,落实盟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指标传导。依据县级国土空间规划核心指标制定评估考核机制,强化对资源总量和利用效率、空间底线的管控。依据城市发展体征监测指标体系监测城市综合发展运行情况。分解盟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指标、深化形成各乡镇指标体系。各乡镇应严格落实规划下达的约束性指标要求,确保各项约束性指标完成,不得突破。 

  第十七章 构建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结合多伦县人口规模、城镇边界、产业承载、功能定位、文化特色等因素,继续推进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提档升级,着力推进古城恢复建设和环城水系建设,全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全面加强精细化管理,完善住房市场体系,构建中心带动、多层联动、多节互动的新型城镇化格局。 

  第一节 构建住房保障供应体系 

  坚持市场配置与政府保障相结合,继续优化土地和住房供应结构,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推进多伦县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增加普通商品住宅建设用地有效供给。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大力推进老旧小区、平房区改造,健全环卫消防设施、清除小区违章设施、改善小区环境设施、提升小区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和城市面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重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落实长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 

  专栏21 住房保障供应体系重点项目 

  住房保障供应体系重点项目。多伦县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多伦旧城区改造项目、多伦县房地产开发项目。 

  第二节 优化城镇地下管网系统 

  重点推进城镇供热、供气、雨水、中水、污水、排水等地下管网建设,不断优化城镇地下管网系统。加快推动多伦县丰华集中供热管网项目建设,推进供热管网向有条件的农村延伸。加快油气管道互联互通建设,推动燃气管网进城入户。全面实施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扩能工程。加快推进多伦诺尔镇污泥处理工程、多伦诺尔镇排水管网工程、供水排水智能监测调度平台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城镇地下管网建设水平和管理水平。加强市政基础设施体系化建设,探索推进地下综合管廊系统建设。增强城镇防洪排涝能力,探索推进海绵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等新型城市建设。 

  专栏22 城镇地下管网系统重点项目 

  城镇地下管网重点项目。多伦诺尔镇、德胜大街、会盟大街、多伦大街、兴化大街、和衷路、和济路道路及管网工程建设项目、多伦县丰华集中供热管网建设项目、多伦诺尔镇雨水管网改造工程、多伦县多伦诺尔镇污泥处理工程、多伦县多伦诺尔镇排水管网工程、多伦县供水管网漏损计量改造工程、多伦县诺尔镇雨污混接错接、老旧劣质污水管网改造工程、多伦县供水排水智能监测调度平台、多伦诺尔镇雨水管网改造工程、多伦县多伦诺尔镇中水管网工程(城市备用水源工程)。 

  第三节 完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 

  积极推进公交场站枢纽、公交首末站、公交候车厅建设,加快推动新能源车辆在公共交通领域的应用,推进换乘枢纽及充电桩、充电站、公共停车场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合理配置停车设施,推进多伦诺尔镇城市停车场改建工程建设项目,提高空间利用效率,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专栏23 公共交通基础设施项目 

  公共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多伦县多伦诺尔镇城市停车场改建工程建设项目、多伦汽车站改建项目。 

  第四节 抓好城镇环境综合提升 

  深入开展城镇环境综合治理,积极推进龙源山庄、供电家属楼、承志花园等41个小区综合整治改造,加快推动多伦诺尔镇公园广场绿化景观工程及多伦诺尔镇城区道路绿化景观改造项目建设,着力构建城区公园绿地系统。加快多伦诺尔镇水冲式公厕项目建设,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推进生活垃圾收运体系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的有效衔接,积极推进餐厨垃圾处理厂和建筑垃圾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及现有垃圾处理厂升级改造。 

  专栏24 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多伦县诺尔镇街巷整治工程建设项目、多伦县诺尔镇水冲式公厕建设项目、多伦县生活垃圾及餐厨垃圾综合处理工程、多伦县诺尔镇城区道路绿化景观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多伦县诺尔镇公园广场绿化景观工程建设项目、锡盟南部区域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第十八章 推进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城镇落户条件,实现农牧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有序落户,加大“人地钱挂钩”配套政策的激励力度,不断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推动已在城镇就业的农牧业转移人口落户,深入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等农牧业转移人口的职业技能培训,更大力度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维护进城落户农牧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并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逐步将农牧业转移人口纳入所在城镇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住房保障体系等社保覆盖范围,为农牧业转移人口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坚实可靠的社会保障。 

  第七篇 推动老基建“补短板”,力促新基建“扩乘数” 

  第十九章 着力补齐传统基础设施短板 

  坚持适度超前原则,拓展基础设施建设新空间,统筹推进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一体化综合交通网络体系、绿色能源输送网络,强化水利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更好地发挥在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作用。 

  第一节 构建一体化综合交通网络体系 

   一、完善公路网络互联互通 

  优化城镇道路网络结构。加快联网公路项目建设,构建形成多层次、高标准、广覆盖、大畅通、便捷化的公路网络。科学有序推进中心城区道路提升,统筹主辅路建设,打通断头路,形成畅通有序的城区路网。稳步提升干线公路网络服务水平,形成干线公路网与高速公路网畅通衔接的路网格局。 

  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推动多伦县通自然村硬化路、农村公路提档升级等重点农村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实现自然村通硬化路达100%的目标,畅通多伦县交通“毛细血管”,助力城乡一体化发展。 

  专栏25 完善交通基础设施重点项目 

  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自然村通硬化路项目、双车道公路改造项目、联网公路建设项目。 

  稳步推进干线公路和旅游公路建设。加快建成多伦汽车站改建项目,提升全县旅游基础设施形象。推动实施省道304四道河子至多伦诺尔段二级公路、省道304西干沟乡至中河段二级公路境内改建等重点旅游通道项目建设,实现境内国省干线全部贯通,筑牢旅游道路安全网。 

  专栏26 稳步推进干线公路和旅游公路重点项目 

  干线公路和旅游公路项目。省道304四道河子至多伦诺尔段公路建设项目、省道304西干沟至中河段公路建设项目、大河口水库至辽代皇家遗址旅游公路项目。 

  二、加快推进轨道铁路建设 

  大力推进铁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多伦至丰宁铁路项目建设,全面构建多伦进京客运快速通道。推动多赤铁路建设,逐步形成赤峰—围场—多伦—呼市(或二连)铁路东西大通道,积极融入“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进一步加速产业承接转移,带动多伦县区域经济发展。 

  专栏27 轨道铁路建设重点项目 

  铁路建设项目。多伦至丰宁铁路工程、多赤铁路项目。 

  三、推进通用机场有序发展 

  加快推进多伦通用航空机场项目建设,有效提升国内地区至多伦县的通达力度,构建锡盟南部立体交通网络。加快与地方优势资源创新融合,充分发挥通用机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向南主动对接京津冀周边地区通用航空点,向东加强与赤峰、通辽都市圈通用机场的连接,打造适合多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通用航空网络。加强与全国民用运输机场布局规划衔接,分类分级规划布局通用机场,防止盲目发展、重复建设。 

  专栏28 通用机场有序发展重点项目 

  通用机场建设项目。多伦通用航空机场项目。 

  第二节 全面提升供水安全保障水平 

  加快推动多伦诺尔镇新城区给水工程及农村供水保障项目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健康行动,加快推进供水管理系统、水质监测系统建设,对水质不达标、消毒设备损坏、管道老化的部分农村供水设施进行改造,提高城乡供水安全保障水平。适时启动一批控制性水利、重点水源工程,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灾害防御能力。加强以节水灌溉为重点的农村水利建设,建设节水灌溉示范区,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采用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推进现代化智慧水务建设,提升水务信息化水平,提高水务服务水平和自动化控制水平,实现水源地、水库、泵站、供排水管网等的联动控制。 

  专栏29 全面提升供水安全保障水平重点项目 

  供水保障项目。多伦县诺尔镇新城区给水工程建设项目、多伦县新水源地保护建设项目、供水工程项目(地表水)、城镇供水项目(地下水)、非常规水源工程建设项目、多伦县新城区引水工程建设项目、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引调水工程项目、农村供水保障项目、水库工程、西山湾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工程、小河子河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工程项目。 

  第三节 提高蒙西电网支撑保障能力 

  加快电网建设和改造步伐,推进多伦县古城(滦源)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实施,扩大电网覆盖面。探索建设蒙西电网支撑电源项目,优化落地电源点布局,形成锡盟南部供电区域。根据农村配电网存在问题和负荷发展需要,以提高供电质量、缩短供电半径为目的,按照改造为主,新建为辅的思路促进电网建设。推进农网改造升级,开展“煤改电”配套电网建设,全力改善农村生活用电环境。 

  专栏30 巩固提升供电安全保障能力重点项目 

  供电保障项目。多伦县古城(滦源)110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 

  第二十章 强力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切实将新基建作为推动多伦高质量发展的新契机、新动能,加快建设5G、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入融合,带动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发展,着力培育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点,为多伦制度创新、区域合作、产业集聚、锡盟南部城镇核心区建设等注入新动力。 

  第一节 开展5G创新应用示范工程 

  一、加快推动5G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对接移动、电信、联通以及铁塔公司等运营商,统筹5G通信网络布局,将5G网络建设所需站址等配套设施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并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严格落实。加快5G规模组网与商业化应用,有效利用公共资源,实现主城区、重要功能区、重点应用区5G全覆盖,促进网络资源共建共享。“十四五”期间,力争实现4G网络信号城乡100%覆盖,5G信号城区100%覆盖。 

  二、鼓励“5G+智能制造”试点 

  稳步推进大唐煤化工等骨干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行动,鼓励企业建设具有行业先进水平的智能工厂、智能车间。积极协调企业与通信行业龙头企业签署“5G+智能制造”战略合作协议,鼓励企业内部应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融合发展,推进“5G+智能制造”建设工作。 

  专栏31 5G创新应用示范重点项目 

  5G创新应用示范重点项目。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项目、智慧广电生态体系建设与网路融合、5G网络覆盖项目。 

  第二节 鼓励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试点 

  推动园区制造业生产要素与资源集聚,鼓励企业加强行业工业互联网应用平台建设和创新应用,培育一批行业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工业APP。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鼓励工业企业与基础电信运营商深度对接合作,利用5G改造工业互联网内网,拓展网络化标识覆盖范围,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增强网络基础资源支撑能力。 

  第三节 探索大数据融合发展新路径 

  继续推进大数据产业园项目建设,加强应用导向,提升大数据中心功能。积极培育大数据中心的本地市场需求,鼓励企业通过“数据服务外包”直接购买大数据中心服务。加大在文化旅游、智慧城市、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产业发展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全面提升网络安全承载能力,提升存储、处理和数据服务能力。 

  第八篇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着力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第二十一章 精准发力合理扩大有效投资 

  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聚焦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国家投资重点领域、新基建、生态建设、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完善重大项目动态调整机制,建立滚动接续的项目储备库,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合理扩大有效投资。 

  第一节 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活力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营造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化效率导向的国资经营评价制度改革,加强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做强做优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加强对企业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健全政企沟通协商制度,完善促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政策体系,消除民营企业陌生成本和隐性壁垒,推动民营企业加快改革发展与转型升级。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弘扬企业家精神,壮大企业家队伍。 

  第二节 加大补短板强弱项领域投资 

  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在外溢性强、社会效益高领域的引导和撬动作用,激发社会投资活力,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两新一重”等关键环节和短板弱项领域,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生态建设、社会民生等重大工程建设,实施多伦至丰宁铁路、多赤铁路、通用航空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多伦诺尔镇污泥处理、新城区引水工程等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重点谋划实施一批接入全国信息网、交通网、能源网的骨干工程,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网络“最后一公里”和关键节点短板,增强投资增长后劲,发挥关键作用。推动投资与民生相结合,加大老旧小区和平房区改造、公共服务改善等方面的投资。 

  第二十二章 多措并举激发新型消费活力 

  以超市、便利商店、自选商场等为重点,鼓励零售业连锁化发展,支持连锁企业向社区延伸。引进知名企业,以大型购物中心、综合超市、货仓式商场等为重点,鼓励传统零售企业线上线下融合,推广“到家业务”、“无接触配送”等新型服务。对符合条件的品牌连锁企业实行“一照多址”登记,支持商贸零售企业布局建设智能化、场景化、体验式门店,创新新零售业态发展。活跃夜间商业和市场,鼓励小店经济发展,打造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培育“夜经济”活动品牌。组织开展购物、网购、餐饮、旅游、文化等板块消费促进活动,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开拓城乡消费市场,挖掘县乡消费潜力,推动农村居民消费梯次升级,促进农村居民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扩大消费规模。推动农商文旅融合发展,包装策划推出一批体验式消费产品,活跃假日消费。放宽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培育文化旅游体育、健康养老托幼、家政教育培训等消费供给主体,推进服务消费提质扩容。健全消费评价体系和维权机制,创建安全放心消费环境。 

  第二十三章 强化与周边地区一体化发展 

  坚持超前谋划、提前布局,加强与锡盟南部地区的生态圈、生活圈和文化圈的一体化建设,强化生态、民生、社会等领域的专题对接,加快实现公共服务资源的互联互通。加大锡盟南部地区旗县的合作交流力度,持续深化与锡林浩特市、太仆寺旗、正蓝旗等旗县在草原生态保护、锡盟南部城镇群一体化、南部蒙元文化旅游协同发展、农畜产品加工、“飞地经济”等领域开展战略合作。 

  第二十四章 深化与国内重点区域战略合作 

  加强与京津冀、东南沿海地区合作交流,以优势特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为重点,围绕补齐上下游企业相互配套,构建“南向东进”新通道,开辟“借港出海”新路径,实现“产业承接”新跨越。 

  第一节 加强与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 

  一、构建“南向东进”新通道 

  加强铁路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推进多伦至丰宁铁路项目建设,开通锡林浩特—多伦—北京、锡林浩特—多伦—唐山(曹妃甸)客货运输,实现“进京下海”向南开放。推进多伦至赤峰铁路项目建设,形成赤峰—多伦—呼市(二连)铁路自治区东西大通道。适时推进多伦通用航空机场项目建设,向南主动对接京津冀周边地区通用航空点,向东加强与赤峰、通辽城市群通用机场的连接,有效提升多伦至国内其他地区通达力度,构建“南向东进”陆海新通道,全面融入国内大循环。 

  二、开辟“借港出海”新路径 

  充分利用珠恩嘎达布其口岸国家一类口岸区位优势,充分发挥两地区域互补优势,持续推进与珠恩嘎达布其口岸协同发展。加强与京津冀地区交流和曹妃甸港口合作,加快推进多伦县蒙俄物流园项目建设,实现蒙俄大宗资源类产品“化零为整”在多伦集结,最大程度实现落地加工,开辟“借港出海”新路径,使多伦成为锡盟南部区域性物流集散地、中蒙俄经济走廊物流集结地。 

  专栏32 开辟“借港出海”新路径重点项目 

  开放合作项目。多伦县蒙俄物流园建设项目。

  三、实现“产业承接”新跨越 

  紧抓京津冀地区非资源型产业外溢重大机遇,通过优势资源合作开发、产业链条配套协作,探索异地共建“飞地园区”、京蒙或蒙冀合作园区,推动京津冀及其他地区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绿色农牧业企业、产业投资向多伦县集聚。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民间组织推动的多渠道要素引进模式,积极吸纳京津冀地区资本、技术、人才、品牌、信息等要素在多伦县汇聚,着力推进在生态共建、项目共建、产业转移、区域协作等领域的合作交流,力争使多伦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辐射区和产业承接地。 

  第二节 强化与东部沿海地区合作 

  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宣传推介招商项目,围绕产业转型重点发展领域,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粤港澳等地区在现代农牧业、文化旅游业、新兴产业、现代物流业、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合作,促进多伦县与三大经济圈的互联互动。 

  第二十五章 深度参与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 

  紧抓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机遇,全面贯彻内蒙古自治区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主动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发展格局。积极参与“万里茶道”国际旅游品牌建设,建立旅游产品宣传推广活动合作交流机制。继续发挥多伦县“万里茶道”重要的节点城市作用,以旅游综合带动效应,拓展与蒙俄的贸易、金融、文旅、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深度合作。 

  第九篇 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推动社会事业迈上新台阶 

  第二十六章 推进教育均衡优质高质量发展 

  继续实施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质量行动计划,加快补齐学前教育普惠短板,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第一节 注重学前教育普惠普及发展 

  县人民政府落实学前教育投入主体责任,在财政预算内合理安排学前教育经费,保障学前教育发展,实施学前教育促进工程,依据人口变化趋势及区域分布合理扩增公办幼儿园与民营普惠性幼儿园,重点推进多伦县桥东幼儿园改造,新建多伦县幼儿园项目,进一步丰富学前教育资源。强化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幼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强公益性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推行普惠性托育中心建设,补齐学前教育普惠短板。 

  专栏33 学前教育普惠普及发展重点项目 

  学前教育项目。多伦县桥东幼儿园改造项目、多伦县幼儿园项目。 

  第二节 推进中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加强乡镇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合理有序扩大多伦县学位供给,全面消除“大班额”。更加注重学生品行与素质全面培养,着力打造特色学校课程,切实关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积极开展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重点改善农村学校和教学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深化招生制度改革,继续推进“阳光招生”、“阳光分班”。扩大普通高中优质资源,优化高中资源布局,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求。推进数字校园建设,加快建设中小学“智慧课堂”,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专栏34 中小学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重点项目 

  中小学教育发展重点项目。多伦县第五中学建设项目、多伦县新城区小学建设项目、多伦县第二中学教学楼建设项目、多伦县第三中学体育馆建设项目、第四中学体育馆建设项目、第二小学风雨操场建设项目、第二中学体育馆建设项目、第四中学综合实验楼项目、第三中学图书馆项目、上都河小学、蔡木山小学劳动教育基地项目。 

  第三节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深入落实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构建“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进一步加强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培训、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强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努力保障残疾学生接受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专栏35 推进多元化教育体系发展重点项目 

  职业教育发展项目。多伦县职教中心产教融合实训楼、体育馆、连廊项目。 

  第四节 推动高素质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高度重视师德师风教育,突出抓好爱岗敬业教育。促进县内师资经验的交流分享与教学。探索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师待遇,落实国家有关提高教师待遇以及县内优秀教师奖励政策,不断改善教师工作、学习、生活条件,吸引优秀人才在多伦县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第二十七章 凝心聚力推进健康多伦建设 

  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预防为主方针,完善健康促进政策,健全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体系、特殊群体医疗保障体系、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实施蒙中医药振兴计划,创新公共卫生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筑牢基层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第一节 健全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组织开展地方病防治专项攻坚行动,健全艾滋病、鼠疫等重大传染病防控体系,坚决守住不发生人间鼠疫这条底线。加快推进传染病区、检测实验室和鼠疫、布病等专业防治研究中心建设,改善疾控基础条件。加快多伦县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改扩建步伐,健全以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探索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预防保健机构、公立医院分工合作机制。大力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确保全县12个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面向全县11万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卫生服务,筑牢基层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服务卫生服务网底。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创建全国爱国卫生城镇。加快建设健康多伦,深入实施健康多伦战略(2019-2030),全民健康素养高于全盟平均水平。力争到2025年,建成确有实效的县域医共体,全县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615张,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3人,注册护士数达到2.3人。 

  专栏36 健全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重点项目 

  卫生健康项目。多伦县人民医院新建传染病区项目、多伦县人民医院新建孕产妇急救中心、新生儿急救中心及配套血站综合楼项目、多伦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办公综合楼建设项目、多伦县人民医院医养结合建设项目。 

  第二节 开展中蒙医药传承创新行动 

  实施蒙中医药振兴计划,加快推进多伦县中医院中药制剂、业务用房项目建设,增强蒙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蒙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加快在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等非中医类医疗机构设置中医药科室,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中医馆等中医综合服务区。制定促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到2025年,每千人口公立中医类医院床位数达到1.5张,中医院开放床位达到150张,人员配备按床位比达到1:1.6,100%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80%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中医医师占医师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 

  专栏37 开展中蒙医药传承创新行动重点项目 

  医院基础设施项目。多伦县中医院中药制剂、业务用房工程建设项目。 

  第三节 提升卫生健康信息化水平 

  推进互联网医疗和“三库一卡”建设,加快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和居民健康码应用,着力提升卫生健康信息化水平,加快远程医疗建设,实现智慧健康惠民便民服务。加快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以互联网医疗、公立医院综合管理、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公共卫生服务综合管理和居民健康卡普及应用为抓手,推动“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体系发展。推动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机构信息化工作,二级医疗机构全部提供预约挂号、检查检验推送和线上支付等惠民服务。 

  第四节 健全特殊群体医疗保障体系 

   以降低孕产妇死亡和新生儿死亡率为目标,优化妇幼健康体系建设,建立妇幼健康服务联合联动模式。紧紧把握妇幼保健事业中心工作,“十四五”时期,将妇幼保健计生服务中心建设成为全县母婴健康促进中心、妇产科技术指导中心、妇幼保健和计生指导中心、高危妊娠筛查中心、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和儿童听力筛查管理中心。发展重度贫困残疾人托养照料服务,加快推动残疾人托养中心项目建设,制定残疾人托养、康复服务国家标准,加大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帮扶力度,对一户多残、以老养残等特殊困难家庭予以帮扶。全县各基层卫生机构广泛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老年人提供综合、连续、协同、规范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将低收入家庭老年人,特别是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老年人纳入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到2025年,全县妇幼保健技术人员培训率达到100%,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5/10万以内,婴儿死亡率下降到1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到13‰。 

  专栏38 健全特殊群体医疗保障体系重点项目 

  健全特殊群体医疗保障体系项目。残疾人托养中心建设项目。 

  第二十八章 健全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积极完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公平适度的待遇保障机制,健全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体系、特殊群体关爱服务体系、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殡葬公共服务体系、社会救助服务体系、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保障基本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第一节 做好退役军人优待工作 

  建立健全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政策制度体系。创建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健全完善优抚对象荣誉体系,进一步强化精神褒扬和荣誉激励。鼓励各级各类养老机构优先接收优抚对象,提供适度的优惠服务。加快建立退役军人医疗优待定点服务机构,开通优先窗口,提供普通门诊优先挂号、取药、缴费、检查、住院服务。推进优抚对象住房优待工作,改善基本住房条件。加大教育支持力度,通过学费和助学金资助等措施,为退役军人接受高等教育提供更多机会,帮助退役军人改善知识结构,提升就业竞争力。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优待工作,不断创新社会优待方式和内容。倡导鼓励志愿者参与面向优抚对象的志愿服务。组织引导自主就业退役士兵积极参加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切实提升就业创业能力。组织好退役军人专场招聘活动,促进供需信息有效对接,积极吸纳退役军人就业。积极做好多伦革命烈士陵园设施修缮、保护和管理工作。 

  专栏39 做好退役军人优待工作重点项目 

  革命烈士陵园项目。多伦县烈士陵园纪念馆改扩建工程项目、多伦县烈士陵园提质改造工程项目。 

  第二节 完善覆盖全民社保体系 

  更加注重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帮扶救助,逐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强化多伦县养老保险城乡统筹,健全城乡全覆盖、可持续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落实失业及工伤保险制度,维护失业人员和工伤人员的基本权益。落实“两金三制”治欠保支制度,依法治理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继续落实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抚恤优待等制度,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巩固完善参保人员“社保卡、就诊卡、银行卡”三卡合一,实现就医“一卡通”。到2025年,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基本养老保险法定人员实现全覆盖,失业保险参保实现全覆盖。 

  第三节 健全现代医疗保障体系 

  完善公平适度的待遇保障机制,普惠提高基本医保待遇。稳步提高医疗救助筹资和保障水平,推动全县医疗救助和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层次有效衔接。协同推进医药服务供给侧改革,减轻参保患者就医负担。建立管用高效的医保支付机制,增强医保对医药服务领域的激励约束作用。以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打击欺诈骗保行为,确保基金安全高效合理使用。优化医疗保障公共管理服务,推进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医疗保障服务。到2025年,全县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7%以上。 

  第四节 构建精准社会救助体系 

  规范核查流程,优化低保审核审批程序,对低收入家庭中的重残人员、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人员,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全面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认定办法,强化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确保应助尽助、应保尽保。健全城乡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做好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保障。加大临时救助保障力度,对因疫、因病等造成临时生活困难的群众及时给予临时救助,提高临时救助时效性。提高医疗救助标准,减少因病返贫。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人道救助、志愿服务和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引导社会组织提供更多专业化、个性化社会救助服务。 

  第五节 强化儿童关爱保护体系 

  积极推进儿童福利机构建设。加强困境儿童权益保障,将因家庭贫困、自身残疾、监护缺失等儿童全部纳入困境儿童保障范围,落实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保障、教育保障、落实监护责任等政策。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立完善留守儿童发现、报告、干预、跟踪、关爱等机制,全方位保障权益。加强孤儿保障工作,逐年提高孤儿基本生活费标准,对孤儿养育状况进行定期巡查和监督评估,落实孤儿医疗康复、教育、住房及成年后就业等相关的优惠政策,为孤儿成长提供必要的服务和支持。建立儿童信息监测反馈机制,推进儿童福利服务精准化。 

  第六节 健全殡葬公共服务体系 

  立足当地群众殡葬服务需求,建立健全殡葬工作责任机制,优化殡葬设施布局,积极推动多伦县火葬场项目建设。完善基本殡葬服务制度,制定动态殡葬服务清单,逐步实现基本殡葬服务的普惠性、均等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推动殡葬服务供给主体和供给方式多元化,提高殡葬服务水平。探索建设一批人文纪念设施、生命文化教育基地和殡葬文化传承平台,着力构建具有时代特点的现代殡葬文化体系。 

  第七节 促进妇女儿童和家庭更好发展 

  促进妇女全面发展。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消除对妇女的歧视和偏见,保障妇女平等获得就学、就业、婚姻财产和参与社会事务等权利和机会,保障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优化妇女发展环境,促进妇女就业创业,提高妇女参与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能力水平,加强妇女扶贫减贫、劳动保护、社会福利、卫生保健、生育关怀、法律援助等工作。严厉打击暴力侵害妇女、拐卖妇女等违法犯罪行为。 

  保障儿童优先发展。改善儿童成长环境,优化儿童福利和救助保护平台布局。城乡、区域、群体之间的儿童发展差距明显缩小,覆盖城乡的儿童健康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建成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体系,完善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体制机制,提升儿童早期教育和发展水平。创建儿童安全环境,提升全社会维护儿童安全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儿童食品用品安全监管,减少儿童伤害所致死亡和残疾。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儿童思想品德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和良好性格的培养。依法严惩性侵害、家庭暴力、拐卖儿童、弃婴等违法犯罪行为。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依法保障儿童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健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治理机制,提升儿童网络素养,严厉打击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违法犯罪行为。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支持家庭发展。深入实施“家家幸福安康工程”,深化文明家庭创建,以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为着力点,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以“家和万事兴”为主题传承良好家风和家训,重视做好家庭教育,建设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完善婚姻家庭纠纷预防化解机制,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加强对困难家庭、失独家庭、单亲特困等特殊家庭的政策支持、救助和服务。 

  专栏40 社会保障事业项目 

  殡葬改革项目。多伦县火葬场建设项目。 

  第二十九章 积极实施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 

  贯彻新发展理念,完善政策制度体系,提升人口素质,促进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扩大适老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我县人口均衡健康文明发展。 

  第一节 构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兴办运营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老年人活动中心、互助式养老服务中心等社区养老设施,为社区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急、助医、预防、医疗、护理、康复、娱乐、教育等多种服务。鼓励利用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和场所开展适合老年人的群众文化体育娱乐活动。打破社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边界,推进社区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融合。 

  第二节 提升农村养老服务供给水平 

  积极探索适合农村养老方式,在留守老人较多、居住相对集中村,采取村级主办、政府支持、社会参与、互助养老相结合的方式,整合利用闲置校舍、农家大院等资源,规范建设“集中居住、分户生活、统一管理、互帮互助”的农村互助养老幸福院,推进农村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 

  第三节 打造智慧养老服务生活圈 

  加强“12349”居家服务网络平台建设,优化紧急呼叫、家政预约、健康咨询、物品代购、服务缴费等适合老年人的服务项目。加强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探索建立全县统一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实现“一个平台、服务全县”。 

  第四节 开启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 

  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推动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康复功能,逐步提高康复、护理床位比例,增设老年养护、临终关怀病床。支持通过建立养老医疗联合体等方式,整合养老、医疗、康复和护理资源,为老年人提供一体化医疗、健康和养老服务。 

  第五节 扎牢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 

  继续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充分发挥公办养老机构托底作用,努力为“三无”老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的养老服务。统筹推进多伦县南部区域敬老院、多伦县老年养护院、多伦县敬老院等项目建设,增加老年病床位数量,提高老年人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到2025年,每千名老年人机构养老床位达到6张。 

  专栏41 扎牢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重点项目 

  养老机构建设项目。锡林郭勒盟多伦县南部区域敬老院建设项目、锡林郭勒盟多伦县老年养护院建设项目、多伦县敬老院项目。 

  第六节 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加快制定全县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培训计划,统筹落实培训资金,引导和鼓励加强老年服务与管理、社会工作、护理专业等养老服务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养老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持证上岗率,逐步壮大为老服务队伍。 

  第三十章 全面促进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 

  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完善创业支持政策体系,持续推进创业载体、就业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统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扩大和规范公益性岗位安置,构建多元化职业培训体系,保障劳动者待遇和权益,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 

  第一节 多措并举做好就业服务保障 

  推进“创业多伦”行动,持续推进创业载体建设,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孵化能力,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加强就业信息监测平台和就业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社会提供公共就业信息服务。完善社会化职业技能培训机制。深入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帮扶困难群体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深入实施农牧民技能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扩大城镇就业规模,统筹城乡就业,保持就业局势稳定。健全完善有利于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的收入分配制度,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加强就业政策与教育、社会保障等政策的衔接,促进就业政策的公平与公正。建立完善失业动态监测,适时发布预警信息和启动应急预案。 

  第二节 统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 

  分级分类提供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等服务,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农村劳动力等重点群体的实名制管理,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提供精准化就业服务。加强残疾人就业技能培训,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吸纳残疾人就业。培育新型农民,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第三节 全面激发大众创业新活力 

  完善创业支持政策体系,切实解决创业者的资金需求、市场信息、政策扶持、技术支撑、公共服务等瓶颈问题,探索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和实践基地,推进创业孵化园区建设,扶持一批好的创业就业项目和孵化企业。搭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开展创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工作,鼓励农村劳动力人口创业。 

  第四节 构建多元化职业培训体系 

  以就业技能培训、技能提升培训、转岗专业培训和创业创新培训为主要形式,探索建立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联动”的产教培融合机制。发挥多伦县职业教育中心、公共实训基地、民办培训机构在职业技术培训多元化中的作用,探索建设实训实践、校企联合、产教融合基地,构建政府补贴培训、企业自主培训、市场化培训等模式多样的培训组织实施体系。到2025年,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000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完成各类职业培训2000人,培训后就业率达到75%以上,县、乡镇、社区(村)各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覆盖面达到100%。 

  第十篇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第三十一章 持续纵深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坚持从创新体制机制入手,从优化营商环境破局,加强改革举措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持续增强发展动力活力。 

  第一节 全面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实施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行动,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完善要素交易规则和服务体系,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落实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全面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对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等主要资源实施总量管理和节约集约利用,落实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促进生态资源资产化、可量化、可经营,创新集体资源经营开发制度新机制。调整完善产业用地政策,深化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建立产业用地退出机制。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有效打破行政性垄断,完成市场化改革的“最后一公里”,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加快发展技术要素市场,围绕传统产业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创新成果快速转移转化并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全力推动数据开放共享,培育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建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和第三方评估机制、信息公开机制,推行“非禁即入”普遍落实。 

  第二节 打造高效惠民服务型政府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建设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健全重大政策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价制度,畅通参与政策制定的渠道,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分指标制定实施优化政策举措,大幅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对微观主体的直接干预,积极构建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行政许可权相对集中和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实现“一网、一门、一次”综合服务。 

  第三节 多举措构建优质营商环境 

  实施优化营商环境行动,努力进入全区营商环境前列。推进用地、规划“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推进办事“最多跑一次”,不断提升行政窗口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帮助企业纾危解困,增强企业发展信心。积极引导,主动服务,做大做强本土民营企业。降低实体经济成本行动,优化运营模式,增强盈利能力。清理和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减轻企业负担,帮助企业节本增效。全面实行“阳光审批”,依法公布审批事项、审批程序、审批环节、审批部门、审批结果。 

  第四节 深化金融财税体制改革 

  加强财政资源统筹,重点推进科技、教育、农牧业、环保、医疗卫生等重点领域资金统筹,增强落实重大战略任务和基层公共服务财力保障。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坚守节约裕民之道,真正过紧日子,坚决压减一般性支出。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用好各类产业基金,构建更加完善的普惠金融体系,全面提升金融服务的适配性。加快构建融资担保体系,更好满足小微企业、“三农三牧”等领域融资担保需求。持续扩大银行业规模和覆盖面,积极发展政策性金融。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建立规范化、常态化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发展绿色金融、绿色信贷和绿色保险。巩固农村民间借贷整顿规范成果。 

  第十一篇 打造“平安多伦”,筑牢安全稳定坚固屏障 

  第三十二章 大力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安全发展贯穿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不断巩固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和谐、边疆稳固的政治局面,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第一节 构建多元共治社会治理模式 

  以解决影响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突出问题为着力点,强化“全周期管理”理念,把社会治理各环节作为完整链条,优化社会治理工作布局,实施筑牢国家政治安全、社会治安防控、社会风险化解控制、公共安全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础“五大工程”,织密织牢社会治安防控网。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推动党建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完善政府负责体制,扎实推进政府职能体系优化协同高效。完善民主协商、社会协同体制,加强妇联、团支部等群团组织建设,发挥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探索建立“社团、社区、社会工作”三社联动,推进网格员、人民调解员等队伍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融合发展。健全上下贯通、纵横交织的调解联动网络,加强多部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联动,促进各调解组织规范运作。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切实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强数字社会建设,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和乡村,支持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安全生产、环境监测、医疗卫生、文化旅游、脱贫预警监测等方面的应用,构建均等普惠、优质便捷的信息惠民体系。抓好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共融,推进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建设,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切实增强县域社会治理驱动力,打造多元共治、共建共享、和谐有序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专栏42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重点项目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项目。多伦县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智慧公安、智慧交通、公安科技中心、交通管理指挥中心、公安指挥调度中心、执法办案监督管理中心项目、基层派出所建设项目。 

  第二节 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 

  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突出农村基层党组织核心的地位,创新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引导农村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全面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以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监事会、村民理事会等多种形式,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基层协商制度。做好社区普查,建立精细化社区数据库,加快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等“三社联动”信息资源集成。充分发挥乡贤制度,推动乡村治理重心下移,把资源、管理、服务下放到基层。增强基层干部的法治观念,将各种涉农事项纳入法治化轨道,推进综合执法向基层延伸,全面整合执法力量,将执法力量下沉,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加强基层公安派出所及业务用房建设,加大农村普法力度,提升农民法律素养,增强广大农民学法用法守法意识。加强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有效结合,提升社区物业管理水平,完善基层社会治理。 

  第三节 全面提升法治多伦建设新水平 

  一、加强重点领域制度建设 

  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推行公共法律服务便捷化、人性化。推进政府法制队伍建设,强化行政执法监督,进一步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重大行政处罚案件进行备案审查工作。完善行政决策监督机制,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实施情况评价制度。加快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实现县政府只设一个行政复议机关。各地要按照“事编匹配、优化节约、按需调剂”的原则,合理调配编制资源,机构编制、财政等部门要积极配合改革,形成工作合力,确保行政复议机构人员配备与工作实际相适应。 

  二、强化法治宣传引领工作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贯彻落实“八五”普法规划。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健全法治宣传教育机制,大力宣传宪法、法律法规,扎实推动民法典实施,更好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积极开展网络在线学法工作,以全民普法促进全民守法。 

  三、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积极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提升法官、检察官的司法理念、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切实维护司法公信力和权威。加强在职人员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切实提高司法队伍素质。深化司法公开工作,加强各级政法机关公开目录、公开内容、公开平台建设等基础性工作,构建规范、开放、透明、便民、动态的阳光司法机制。加快制定阳光司法指数考核办法,保证司法公开机制有效运行,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第四节 构建信用为基础的监管机制 

  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社会监管机制,完善社会治理和市场经济机制,提高全社会信用水平和意识。推进行业和部门建立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提高公共信用信息质量和实时性,鼓励信用服务机构参与重点领域信用记录采集,建立全面规范的信用主体信用档案。推动建设多伦县社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推动跨部门、跨市场主体信用信息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强化公共信用信息资源开发,探索发展面向公众的信息数据服务,最大化信息数据价值。积极开展信用应用,发挥公共信用信息在行政管理和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提升信用信息服务能力。加大诚信宣传,积极营造维护诚实守信环境。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探索开展信用修复,推进信用承诺制。围绕“弘扬诚信文化,建设信用多伦”主题,切实做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宣传工作,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探索发展面向公众的法律服务,提升法律服务的群众满意度和社会公信力。 

  第三十三章 推进新时代安全多伦建设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提高食品药品等关系人民健康产品和服务的安全保障水平,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构建现代人防建设体系,加强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第一节 健全完善综合应急管理体系 

  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健全完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重大灾害紧急救援体系,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完善安全生产管理、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加强预测预警预防,建立生产安全事故风险防控体系。加大对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推进安全检查、专项整治、安全达标、风险预控和基层创建,确保不发生恶性、循环性重特大事故。加强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加强对危化品、矿山、道路交通、消防、防汛抗旱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风险排查,控制和消除地质灾害和环境安全隐患。加强气象设施保护力度,提升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完善群众安全教育体系,推动公益安全宣传活动,普及安全知识,培育安全文化,开展常态化应急疏散演练,支持引导社区居民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和治理,积极推进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和社会共治。推动粮食和物资应急保障服务中心建设,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专栏43 完善综合应急管理体系重点项目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项目。粮食和物资应急保障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多伦县粮食应急加工设备项目、多伦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和应急物资及储备建设项目。 

  第二节 加快构建现代人防建设体系 

  按照“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原则,使人防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城市建设相结合、与国防功能相统一。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整合和利用各种资源,有序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完善应急避难体系。积极推进人防专业队伍建设,有针对性开展岗位技能训练,使人防专业队伍不断提高遂行任务的能力,为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提供可靠保障。 

  第三节 全力完善防汛抗旱减灾体系 

  针对多伦县区域性、阶段性洪涝干旱灾害特点,层层压实领导责任和属地责任,紧盯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对洪涝干旱风险隐患进行拉网式排查,及时消除各类风险隐患。加强天气及水情监测信息实时共享,科学研判灾害发展趋势,进一步提高预警预报的精准度和实时性。强化应急抢险救援指挥和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预案,加强救援力量建设和物资储备,做好实战演练和宣传培训,做到科学抢险、安全救援。完善应急联动机制,严格落实24小时在岗值班和领导干部带班制度,随时保持通信联络畅通,重要情况按规定及时上报。抢抓国家加大防洪抗旱基础设施投资的机遇,积极推进中小河流及山洪沟治理、抗旱减灾、乡镇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强化气象卫星森林草原防火数据资料获取及应用,全面提升多伦县防洪抗旱能力。 

  专栏44 完善防汛抗旱减灾体系重点项目 

  防汛抗旱项目。多伦县山洪沟项目、多伦县抗旱减灾项目、多伦县乡镇抗旱水源工程建设项目。 

  第四节 加快健全防震减灾工作体系 

  建立和完善地震风险预测和应急预警机制,提高地震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和应急能力。因地制宜,采取以乡镇为单位进行分散培训或集中培训,提升提高地震宏观观测员业务能力水平。加大“三网一员”投入经费,确保“三网一员”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地震疏散救援通道纳入交通网络建设规划,完善防震减灾基础设施建设。 

  第五节 持续完善消防安全责任体系 

  建立健全消防工作协调机制,将消防工作纳入日常检查、政务督查的重要内容,推动消防安全责任落实。探索完善农村消防监管机制,结合实际建立消防队伍,固定执勤备战场所,按照“一村一队一车一栓一泵一牌”的要求配备装备器材,定期开展消防培训和消防演练,提升乡村整体抗御火灾能力。加大消防公益宣传和案例警示教育力度,扩大消防宣传覆盖面,提高行业从业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深入开展“打通生命通道”攻坚行动,加强火灾高风险场所管理,鼓励企事业单位引入专业消防管理团队,提升消防安全管理水平。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对重要场所消防设备进行检测维修。推进市政消防水源、消防救援大队营房及室内训练馆等项目建设,完善消防基础设施,提高扑救火灾能力。全力推动森林、草原防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森林、草原保护建设力度。 

  专栏45 完善消防安全责任体系重点项目 

  消防应急建设项目。多伦县市政消防水源建设项目、多伦县消防救援大队营房及室内训练馆项目、草原防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多伦县工业园区政府专职消防队建设项目、消防救援大队特种消防装备购置项目、多伦县智慧消防建设项目、老旧小区集中充电桩以及消防车通道改造、乡镇专职消防队用房项目。 

  第六节 着力构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 

  提升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和传播机制,发挥气象与相关部门的联动工作机制,实现气象灾害信息共享、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联合发布、气象灾情联合调查,切实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 

  第七节 加强食药监管体系能力建设 

  加强鲜活农产品、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生产流通使用各环节安全管理和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强化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和监督抽查工作,推动综合智慧市场监管全覆盖。加强部门联合执法,维护市场运行秩序,严厉打击哄抬价格、假冒伪劣、囤积居奇等违法行为。加快推进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园区建设,推进锡盟南部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建设,提升服务质量,严格食品药品检验检测和安全监管。 

  专栏46 加强食药监管体系能力建设重点项目 

  食药监管体系能力建设项目。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园区、锡盟南部区域中心城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建设项目。 

  第三十四章 着力防范化解各领域重大风险 

  坚持底线思维,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提升识别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第一节 防范化解经济领域重大风险 

   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实现草原生态、重要水系、地方优良畜种、重大基础设施、化工行业等领域安全可控。加强债务化解统筹协调,健全政府债务管理制度,有效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完善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提高金融监管透明度和法治化水平,有序处置金融机构风险,维护金融安全。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确保重要农畜产品供给安全。巩固农村民间借贷整顿规范成果。实施产业竞争力调查和评价工程,增强产业体系抗冲击能力。维护电力、水利、供水、油气、交通、通信、网络等重要基础设施安全,提高发展保障能力。加强辐射安全监管,维护新型领域安全。 

  第二节 防范化解科技领域重大风险 

  充分发挥紧邻京津冀都市圈的区位优势,积极引进科研机构、创新主体,补齐多伦县科技短板。探索布局煤化工等重点领域实验室、研发平台、创新基地和创新平台,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为多伦县产业发展提供科技力量支撑。加快科技安全预警监测体系建设,围绕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医疗诊断、特高压、5G应用等领域,加快推进相关制度建设工作。 

  第三节 防范化解社会领域重大风险 

  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严密防范和有效化解社会领域重大风险。切实落实中央、自治区、盟委“六稳”、“六保”工作要求,下大气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全面做好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住房市场调控等各方面工作,不断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加强智慧公安、智慧检务、智慧法院建设,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巩固深挖根治成果,建立健全长效常治工作机制。创新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保持对刑事犯罪的高压震慑态势,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健全突发敏感事件舆情监测预警、分析研判、应急处置机制,完善重大舆情会商工作机制和舆论监督机制。完善信访制度,集中推进重大信访积案清零和重点领域矛盾纠纷清源。 

  第三十五章 构筑多伦精神文明和谐新高地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大力弘扬新时代“蒙古马精神”,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风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 

  第一节 持久深入推广普及核心价值观 

  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加强思想道德和社会诚信建设,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进一步巩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推出一批深刻阐释核心价值观内涵、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文化精品力作。 

  第二节 大力弘扬新时代“蒙古马精神” 

  梳理和挖掘多伦县“蒙古马精神”文化基因,不断对“蒙古马精神”形成新概括。将“蒙古马精神”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将蒙古马精神具体化、形象化,切实融入社会生活各方面。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广泛宣扬“蒙古马精神”的时代价值,增强人们对蒙古马精神的思想共鸣。丰富文化载体,通过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等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对蒙古马精神进行塑造和表现。深入开展“全民点赞蒙古马精神”系列宣传推广展示,为弘扬蒙古马精神和推动多伦各项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第三节 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纲要》,坚持点、线、面结合,深化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五大创建活动,全面提升城乡文明程度。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广积分制、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做法,加大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治理,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持续推进新时代农民素质提升“千村示范、万村行动”工作。注重价值引领,坚持立德树人,推动文明校园创建向纵深发展,积极争创全国文明校园。开展“最美多伦人”暨多伦县道德模范推荐发布活动、道德模范巡讲巡演、讲述身边好人故事大赛、好家风好家训故事大赛、“十大时代新事”、“十大社会公益活动”以及“最美家庭”、“美德少年”、“最美司机”等最美系列活动。建立健全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长效机制,打造以“乌兰牧骑+”为核心服务内容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体系。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 

  第三十六章 努力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全面贯彻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纠正民族工作偏差,改善民族工作大环境。常态化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系统纳入干部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文化引领、法治宣传,让守望相助理念和“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在各族人民心中深深扎根。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完善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社会机制和政策措施,营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依法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到2025年,力争创建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第十二篇 强化规划实施保障,确保如期完成各项任务 

  第三十七章 建立协同推进的规划实施机制 

  本规划纲要是指导全县未来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实现多伦县宏伟发展蓝图,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创新规划实施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政府的统筹调控能力,通过规划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有效引导和调控社会资源,保障规划目标如期实现、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第一节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推动全县上下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内蒙古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切实净化党的政治生态,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深入学习运用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宝贵经验,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坚持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落实好干部标准,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水平和专业化能力,加强对敢担当善作为干部的激励保护。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升各级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完善人才工作体系,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加强政治监督,强化对公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巩固煤炭资源领域违规违法问题专项整治成果。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第二节 强化规划引导作用 

  坚持以系统化思维进行整体谋划,注重把握多伦县发展规律,以高水平规划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发挥好“十四五”规划对保障改善民生的引领作用,把各项民生实事办实办好办出成效,不断提升市民百姓获得感和幸福感。加强本规划与人口、土地、城乡、环境等规划“多规合一”,优化规划实施的时序安排、提高空间配置效率。扎实推进“多规合一”和规划信息化建设等各项工作创新理念、系统谋划,更加自觉有效把“多规合一”理念和成果运用到规划工作方方面面。充分发挥规划战略引领作用,为高质量建设新多伦提供有力支撑。 

  第三节 完善宏观调控机制 

   完善宏观调控手段和协调机制,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创建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通过深化计划、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政策,健全宏观调控手段和协调机制,使宏观调控政策兼顾改革与发展的长远利益,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一致起来,保证规划的顺利推进。注重保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综合平衡。保持总量平衡、协调重大比例关系、促进结构优化,促进宏观经济长期稳定发展。高度重视应对经济下行压力,高度重视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第四节 强化实施监督评估 

  全面落实规划目标任务,密切跟踪自治区、全盟形势变化,根据需要适时调整“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重点、政策举措及保障机制。细化落实规划各项任务,加强对生态环境、社会治理、产业园区、民生改善等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评价。将“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纳入各级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作为干部晋升和惩处的重要依据,强化对约束性指标完成情况的评价考核。组织开展年度跟踪监测、中期评估和末期全面评估,全面分析检查规划实施效果和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广泛开展“十四五”规划宣传活动,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规划实施,多手段推进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度,提高规划实施的民主化和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