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县政府信息公开新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
标题:多伦县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
索引号:111525310116916956/2024-00009 发文字号:———
发文机构:多伦县 信息分类:历史规划 \
概述:多伦县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
成文日期:2016-03-24 00:00:00 公开日期:2016-03-24 10:44:06 废止日期:——— 有 效 性:有效
【打印】 【字体:

多伦县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

来源: 多伦县水利局 发布日期: 2016-03-24 10:44

  前言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下决心加快水利发展,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

  当前,水旱灾害、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问题,依然是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因素;解决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速度、规模、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协调等问题,依然是水利保障富民强县战略实施的重点;严格水资源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和工程布局,强化水资源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依然是水行政主管部门面临的艰巨任务;水利建设与管理体制不完善,水利投资渠道和规模不稳定等问题,依然是水利发展与改革中必须破解的难题。

  “十二五”时期,依据《多伦县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等水利规划,全县各级各部门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各种政策措施的大好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水利投资、全面强化各项前期工作,使全县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能力得到增强,为水利大发展、大繁荣创造了良好条件

  水利发展,规划先行。科学的水利规划是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开发、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全面节约、综合治理的重要基础,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按照水利部提出的:规划编制中要把水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内容,研究提出真正管用的硬措施,加快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切实转变用水方式,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强化水资源保护,健全水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确保在水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着力解决水利发展面临的新问题。系统研究水利发展中亟待解决的水旱灾害、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问题,寻求有效的治理之策。水生态文明建设和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将成为水利“十三五”规划编制的两大重点。

  针对我县水利发展经历和目前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需求形势,提出“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总体思路:紧紧围绕全县水利发展实际,重点解决水旱灾害、工程性缺水、水资源管理与水生态保护等问题。推进防洪抗旱减灾、水资源保障建设,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水利信息化工程和节水型社会建设,着力解决好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民生水利问题。

  1概述

  1.1自然与经济社会概况

  1.1.1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多伦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南部。地跨东经115º51′—116º54′,北纬41º46′—42º36′。县境南北长110Km,东西宽70Km,土地总面积3863Km2,西与正蓝旗为邻,北与克什克腾旗毗邻,东部和南部分别与河北省的围场县、丰宁满族自治县、沽源三县接壤。辖3个乡,2个镇,64个村民委员会,8个社区,405个小组,见表1—1。

  表1—1            多伦县行政区划基本情况汇总表

乡镇

名称

面积

km2

辖村数

(个)

辖组数

(个)

辖社

区数(个)

总人口

(人)

辖村(社区)名称

大北

沟镇

440

15

108

2

17651

十五号村、十七号村、五号村、  九号村 白音坤兑村、白沙梁村、南山根村、蒙古营村、大北沟村、学田地村、黑山头村、白石头沟村、北石门村、花塘沟村、西山根村、兴华社区、兴隆社区

西干

沟乡

549

13

76

13409

小石砬村、大石砬村、大官场村、小官场村、大耗来沟村羊盘沟村、牛眼睛村、马群后沟村、河槽子村、平甸沟村、牛心山村、牛槽洼村、小河村

多伦

诺尔镇

540

16

78

6

15493

黑山嘴村、双井子村、 胜利村 新民村、团结村、二道洼村、东仓村、水泉村、盆窑村、小营盘村、新仓村、富泉村、南村、北村、中村、西村、泡子沿社区、兴盛社区、福盛社区、上都社区、向阳社区、善因寺社区

大河

口乡

1093

9

66

10383

大河口村、公吉诺村、大孤山村、前九号村、滦河村、温塘河村、三道沟村、榆树林村、黄羊沟村

蔡木

山乡

1241

11

77

13280

白城子村、白音卜罗村、炮台村、老北沟村、上都河村、砧子山村、光明村、 一家河村、黑风河村、铁公泡子村、青龙背村

合计

3863

64

405

8

105149

全县共辖64村、8个社区

  (2)地形地貌

  ①地形

  多伦县地处内蒙古高原的南缘,阴山山脉的北坡,东部与大兴安岭向西南延伸之余脉衔接。总的地形是四周高,中间低。南部高,北部低。由西南向北东逐渐低缓,为一宽缓的半环形盆地。盆地中部的低洼地带高程为1200米左右,本县制高点大北沟镇大石砬水泉沟东山,高程1799.9米,最低点在滦河出境处小菜园附近,高程1148米,相对高差651.9米。

  县境有较高的山峰50多座,高程在1350—1800米,多集中在东南、南和西南边缘,沟谷穿插其间,通向外界则形成隘口要道。南部和西南部,包括大北沟镇和多伦诺尔镇南部。多伦诺尔镇与河北省交界地带地势最高,一般高程在1400—1800米。

  西部:大北沟镇北部、蔡木山乡西部高程在1250—1500米,为次高。最高点牛心山,高程1632米。

  中部:包括多伦诺尔镇、蔡木山乡,低于西部,一般高程在1250—1400米,最高点沙布楞西大山,高程1637.5米。

  北部:包括蔡木山乡北部,高程一般在1200-1400米,又低于中部。最高点蔡木山,高程1507米。

  东部:大河口乡最低,高程一般在1200—1350米,最高点红腾沟台子,高程1653.9米。

  ②地貌

  县境内属于低山丘陵区。因受阴山山脉、大兴安岭余脉以及浑善达克沙地之影响,地貌类型较复杂,总的地势属缓慢上升区,上升幅度南部大于北部,由于遭受剥蚀,加之气候干旱,基岩裸露,河流侵蚀切割,内外地质应力相互作用结果,形成现今的地貌景观。按其形态分为六大类:

  1)基岩低山丘陵区

  基岩低山丘陵区可分为低山丘陵区和丘陵区:

  i低山丘陵区:多分布县境南部、西南部,包括大北沟镇以及多伦诺尔镇黑土洼一带,山顶呈次尖状,山坡为直线坡,较陡峻,坡角在30o—50o之间,东南部上升幅度大于西部和西南部,沟谷比较发育,海拔在1500—1790米,相对高差点150—300米。为地下水补给区。

  ii丘陵区:分布于县境中部和东南部,呈浑园状,丘坡平缓,坡角20o—30o,沟谷不发育,海拔1300—1400米,相对高差50—80米。为地下水补给区。

  县境基岩低山丘陵区的面积为1062.8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8.17%。

  2)山间沟谷

  县境低山丘陵和丘陵广布,沟谷分布其间,多分布在南部和西南部,呈树枝状,谷宽500—1000米,谷坡多呈直线坡和微凹形,一般对称,横断面多为V型,海拔高程在1350—1600米。

  县境沟长5—26公里的沟谷有25条,如石门子沟、十号沟、西干沟、滦河峡谷等。此外沟长在1.5—4公里的有32条,山间沟谷的总面积477.1平方公里,占多伦县总面积的12.65%。

  3)坡状高平原

  坡状高平原分布在长虫坝、蔡木山乡白城子东滩、大仓、盆窑梁一带,由于长期的侵蚀和切割作用,已成为支离破碎的残留高平原,顶部平坦,海拔在1200—1450米。坡状高平原的面积230.1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6.09%。

  4)山前倾斜平原

  山前倾斜平原分布于县境东南,大河口乡前九号一带,地势由东向西倾斜,坡降在5/1000左右,海拔1150—1200米,冲沟比较发育,切深5—10米。山前倾斜平原的面积62.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66%。

  5)河谷平原

  河谷平原分布在滦河、闪电河、黑风河、小河子河一带,地势由西南向东北逐渐低缓,均向滦河倾斜,呈带状延伸,河床两岸发育着对称而连续一级阶地,一般高出河床1—2米,局部可见不对称、不连续的二级阶地,一般高出一级阶地3—5米。河谷平原宽一般在1—5公里,海拔在1150—1400米。河谷平原的面积为1132.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8.35%。

  6)风积沙丘

  风积沙丘分布在蔡木山乡、大河口乡及多伦诺尔镇黑山咀以北、县城南部一带,由近代风积沙组成,多为固定和半固定的沙垄以及活动的新月型沙链。县城南部有一条东西延伸的沙带,面积14平方公里。

  风积沙丘的面积808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1.42%。

  土壤植被

  县境内的土壤主要为栗钙土、风沙土、草甸土、黑钙土等土类,其中主体土壤是栗钙土,广泛分布于县境内,占全县总面积的70%以上,耕性较佳。

  全县由于气候及地形地貌复杂,自然植被呈现多样性,有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干草原、沙地植被等主要类型。长期以来,恶劣的自然条件,生产上的掠夺性经营,造成自然植被稀疏,风沙肆虐。近年来,随着生态建设步伐的加快,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启动沙源项目、生态禁牧,植被得到了较好的恢复。林草植被率得到提高,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为全县经济建设,城乡居民生产生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气候气象

  多伦县地处我国东部季风区、中温带、半干旱向半湿润过渡地区,大陆性气候显著。其特点是其主要特点是春季干旱,夏季凉爽,较多雨,秋季冰雹频,霜雪早,寒暑变化强烈,四季分明,气温变化明显。

  多伦县光照充足,年平均日照3109.9小时,日照百分率70%,年平均辐射量为140.46千卡/cm2,在4—9月份农作物和牧草生长和成熟期间,每月日照时数在263.0—309.8之间,总日照数为1677.3小时(4—9月),占全年日照数的53.9%,光照充足。光照丰富,热量够用,降水偏少。水热同季,有效性较高,生产潜力大。作物生长的关键期5—8月的日照时数达1131小时,日照充足。无霜期平均104天,≥10℃的积温1917.9℃。适宜作物生长发育。

  多伦县因受西伯利亚冷空气的影响,以西风和西北风居多,夏季受季风的影响,东南风频率比冬季明显增大。年平均风速3.6米/秒,多年平均大风日数84天,风速≥17.0米/秒有67.3天,大风日数多集中在春季。

  河流与水资源

  多伦县属滦河流域上游,为滦河源头。河流水系发育,境内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河流水系发育,境内主要有滦河及其支流小河子河、闪电河、黑风河、吐力根河等40多条河流,季节性小河、泡淖和泉子众多。是全盟水资源较为丰富的旗县之一。水资源总量为1.24亿m³(不含客水),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1.18亿m³,地下水资源量为0.76亿m³,重复量0.7亿m³,地下水可开采量0.45亿m³。这些水资源可利用条件优越,能为农业提供可靠的灌溉水源。

  由于受到降雨、地形地貌和岩性及水文地质等条件的影响,地下水资源量相对偏小,其分布规律与地表水分布规律趋于一致,北部和东部地区较多,中部和南部较少。沙丘孔隙潜水分布在浑善达克沙地边缘,多伦县东北部第四系风积沙丘,浅层地下水发育。河谷平原松散沉积物孔隙潜水按其水量丰寡可分为三个开采区:水量较丰富的地区主要是闪电河、黑风河、滦河两岸;水量中等区分布在南炮台、前九号、大河口北部、狼尾山以南地区;水量贫弱区主要分布在多伦诺尔镇北部,南沙口林场等地。沟谷洼地松散沉积物孔隙潜水中毛盖沟、马家营子沟、五号沟一带、沟谷开阔为水量丰富区,糜地沟滩、小石砬沟、花塘沟和牛圈台一带为水量适中地区,大北沟、老北沟等地为水量贫弱区。低山丘陵裂隙潜水中白水诺大营子、王家营子低山丘陵边缘地带为富水区,西干沟、大北沟、西山湾、前九号和大河口一带为水量适中地区多伦县西部、西北部及毛盖图东部一带水量贫弱。

  水文地质

  全县为半封闭的黑山嘴——大河口复式向斜盆地(高程为1790米~1230米),四周环山。盆地内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广布,玄武岩发育,低山丘陵受强烈剥蚀,岩石裸露地面,风化裂隙与构造裂隙发育,大气降水渗入形成基岩裂隙水,然后以地下径流方式补给盆地内地下水或以泉水方式排泄地表,基岩裂隙水不仅是潜水,也是承压水的补给源。北部浑善达克区沙丘潜水和凝结水亦是地下水的补给源之一。在盆地中部多伦县城西有承压自流水分布。滦河断裂呈北西-南东向延伸,垂直区内主要构造线的延伸方向使盆地完整性受到破坏,从而成为区内地表和地下水排泄通道。全县分为闪电河、小河子、黑风河、滦河等四个水文地质单元。

  i闪电河水文地质单元

  该区分布在县境内西部、南部边界一带,包括原十五号、上都河等乡,面积585平方公里,占全县15%,其含水层岩性同小河子地质单元,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基岩裂隙水补给。沟谷洼地与河谷平原仍有双层含水结构,其水量、水位埋深差别较大,西南部最大涌水量小于50吨/日,上游十五号一带最大涌水量50-100吨/日,含水层顶板埋深小于50米,中游狼尾巴山100~500吨/日,顶板埋深小于100米,下游炮台大营子大于1000吨/日,并有承压自流水,分布60平方公里,水头高出地面1.43米。

  小河子水文地质单元

  位于县西南部,包括原大北沟、西干沟、黑山咀、耗来沟、大仓、城关等乡,占全县面积31%。由低山丘陵、沟谷洼地、河谷平原三种地貌组成。形似盆地向东北缓倾,盆地周围低山丘陵基岩裂隙含水层岩性由流纹岩、石英粗面斑岩、岩屑晶屑凝灰岩、玄武岩、凝灰质沙岩组成。

  低山丘陵区:西部基岩裂隙宽度小,且被泥质冲填,降雨入渗少,单井涌水量小于100吨/日;西南部基岩裂隙相对比较宽,多被砂砾石充填,富水性好,最大涌水量小于500吨/日。

  沟谷洼地、河谷平原区:第四系松散沉积层下部被第三系红色泥岩所隔,形成双含水层。沟谷上游最大涌水量小于50吨/日,中游50-100吨/日,下游西干沟至多伦县城一带为100-500吨/日,王家营子、黑山咀附近500-1000吨/日,多伦县城区地层颗粒变细,涌水量变小为10-100吨/日。

  黑风河水文地质单元

  位于县境内北部,包括原一家河及蔡木山乡大部,面积为529平方公里,占县20%,由风积沙丘、低山丘陵、河谷平面三种地貌组成,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北部是浑善达克沙地边缘,沙丘和沙垅之间有较多淡水湖淖,河流发育,泉水出露也较多。

  河谷平原为第四系中细砂,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基岩裂隙、沙丘潜水补给,沿河地带有较大面积沼泽,水位埋深浅。部分地区有双层含水结构,小井滩东涌水量为50-100吨/日。下层基岩裂隙承压水,水量由东至西逐渐增大,由小于50吨/日增加到1000吨/日,再由西至黑风河减少为100吨/日。

  滦河水文地质单元

  滦河干流两岸,包括公吉诺、三道沟、前九号和吐力根河一带,由低山丘陵,河谷平原,洼地、山前倾斜平原四种地貌组成。

  河沿岸的低山丘陵,多为玄武岩、流纹岩、岩屑晶屑凝灰岩和斜长花岗岩等组成,裂隙丰富、泉水多。涌水量达100-500吨/日。

  河东岸至前九号一带呈双层含水层结构,上部为第四系中细砂、砂砾石、水位埋深3-10米,涌水量500-1000吨/日。

  吐力根河两岸丘陵为基岩裂隙和气孔状玄武岩组成,上部被风积沙覆盖,一般裂隙水较丰富,泉、湖淖发育。

  河谷上游涌水量为50吨/日,中、下游50-100吨/日,且河谷平原区潜水交替强烈,是很好的富水地带。

  土地资源

  全县总土地面积3863km²(580万亩),其中:耕地面积78万亩,牧草地面积413万亩,有林地面积293万亩,水域面积15万亩,其他土地10万亩。

  降水和蒸发

  多伦县多年平均降水量386.4mm,最大年降水量512mm,出现在1973年。最小年降水量257.2mm,出现在1980年。降水的主要特征是年、季、月降水量变化大,降水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七月份最大,平均降水量为253.35mm ,占全年降水量的66.8%,有利于农作物和牧草的生长发育。

  全年平均蒸发量1716mm ,是降水量的4.4倍。五月份蒸发量310.6mm ,为全年之冠,一月份蒸发量最小,为27.5mm . 蒸发与降水之比春夏秋冬分别为11.7、2.5、5.1和11.9倍。

  其他资源

  多伦县光照充足,年平均日照3109.9小时,日照百分率70%,年平均辐射量为140.46千卡/cm2,在4—9月份农作物和牧草生长和成熟期间,每月日照时数在263.0—309.8之间,总日照数为1677.3小时(4—9月),占全年日照数的53.9%,光照充足。

  根据滦河水文站冰情观测资料,一般在11月上中旬封冻,翌年4月上中旬解冻,封冻期5个月,最大冰厚1.3m。

  多伦县的风能资源、水能资源较丰富,但尚未大量开发。该县的水能蕴藏量1万Kw,现已建成装机1260Kw、3200Kw的小型水电站各一座;建成大西山风力发电11万Kw。

  主要环境指标

  县境内空气质量优良,空气污染指数均低于国家标准限制,全年API指数<100的天数在300天以上。

  工业企业产生的固体废物基本上实现综合利用,城镇建筑垃圾和居民生活垃圾进行外运填埋处理。

  据估算,农村每年有128万吨粪污随地表径流进入河道,每年化肥施用量1.6万吨,农药使用量24吨,化肥、农药残留对水质形成一定的污染。

  根据锡盟环境监测站对多伦县滦河进行的定期采样检测结果表明,县内滦河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表水矿化度低,仅为100-300 mg/L ,总硬度1-3毫克当量/升,属于软水带,pH值除双山水库为8.3外,其余均在6.5左右,大部分属中型略偏酸性。本地区工业厂矿偏少,上下游河水污染均不严重。

  地下水水质,部分地区硝酸盐含量偏高,个别地区达25.25-23.9mg/L,矿化度<2g/L,总硬度0.9—7.7 毫克当量/升, PH 6.5—8.8,局部地区氟含量高于2.0mg/L。

  本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由于恶劣的气候加上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对大自然掠夺式开发利用,土壤侵蚀比较严重,土地沙化,草原退化。

  自2000年以来,多伦县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禁牧舍饲和生态移民四大工程,并依托沙源治理和退耕还林工程,有效地实施了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带和“十四基点”建设。通过几年连续治理,有林地面积已占全县总面积的27%,植被盖度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进一步遏制。

  1.1.2社会经济概况

  (1)人口

  多伦县辖2镇3乡,64个村民委员会、8个社区,405个自然村。境内有蒙、汉、回、满、达斡尔、藏、朝鲜等民族,汉族占多数。2014年末,全县总人口110348人,其中乡村人口有70216人,劳动力为41405人。

  (2)农牧业

  全县现有耕地面积78万亩(年实播76万亩左右),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13.8%;耕地中有效灌溉面积22.58万亩,现有农业人口7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3,人均耕地面积7亩,人均有效灌溉面积2.1亩,是锡林郭勒盟重要粮食主产区之一。玉米、马铃薯、小麦和蔬菜是种植业的主导作物,也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种植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农业的增产、农民的增收和农村的繁荣与稳定。

  2014年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7.8万亩,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9.0万亩;油料播种1.3万亩;蔬菜播种6.0万亩。全县粮食总产量76500吨;油料总产量650吨,;蔬菜总产量144288吨。

  2014年全县牧业年度大小畜存栏25.4万头(只),比上年增加5.7万头(只),增长28.9%。

  (3)工业和第三产业

  2003年以来,多伦县先后引进了大唐国际、中国大唐、协鑫、伊利、超大等5家上市公司前来投资兴业。建设百亿元以上项目1个,10亿元以上项目1个,1亿元以上项目11个,项目投资总规模达233亿多元。建设了拥有世界一流技术、一流规模、一流产量、一流效益的大唐国际内蒙古多伦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年产46万吨煤基烯烃项目,以及伊利集团婴幼儿奶粉生产基地,福建超大集团万头奶牛繁育基地,香港协鑫集团年产120万吨井工煤矿,中国大唐风电项目和铁精粉生产基地、氟化铝生产线等。

  2014年全县工业增加值完成47.37亿元,比上年增长3.3%(可比价)。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计25户,完成工业总产值93.86亿元,比上年增长0.9%,其中,重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6.5亿元,下降3.9%,轻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36亿元,增长1.4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1.36亿元,增长2.6%(可比价)。

  (4)交通

  县境内贯穿有S308、京伦大道(北京-多伦)、宝大公路(宝昌-大北沟)和多克公路(多伦-克旗)等公路,在全盟率先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水泥路目标。先后开工建设了蓝(旗)多(伦)铁路、煤化工铁路专用线和多(伦)丰(宁)铁路,境内交通路线四通八达。

  (5)社会经济状况综述

  多伦县地处半干旱向半湿润过渡地区,由于恶劣的自然条件,生产上的掠夺性经营,造成自然植被稀疏,风沙肆虐,使得经济社会发展较为缓慢,是国家重点扶贫县。近年来,随着生态建设步伐的加快,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启动沙源项目、生态禁牧,植被得到了较好的恢复。林草植被率得到提高,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为全县经济建设,城乡居民生产生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近年来,多伦县上下围绕“生态固基,工业强县,旅游兴商,养牛富民” 的富民强县总目标,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推进工业化、农牧业产业化、城镇化进程。着力建设“生态大县、养牛大县、旅游大县、能源大县”,重点发展了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目前工业化进程较快。大唐国际煤基烯烃项目、香港协鑫煤炭开发和煤化工项目、福建超大奶牛繁育项目、伊利乳业集团多伦奶粉项目、小河铁矿开发选矿项目、水泥粉磨站等重大项目已落户多伦,随着项目的投产达效,工业化对农牧业和生态建设的推动和辐射作用将会明显增强。

  2014全年地区生产总值74.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71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52.17亿元,增长3.2%;第三产业增加值13.58亿元,增长5.7%。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中一、二、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11.4:72.2:16.4,调整为11.7:70.0:18.3。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2506元,比上年增长2.7%(可比价)。

  当前,多伦县委、县政府正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县委十三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南部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五位一体”发展思路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提升基础建设水平,增强发展保障能力;提升社会建设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升改革攻坚水平,增强发展动力活力;加快转变政府职能,高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建设繁荣美丽和谐新多伦而努力奋斗!

  1.1.3主要自然灾害分析

  多伦县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复杂,加之气候多变等原因,干旱、大风、霜冻、冰雹和洪水是多伦县主要自然灾害。

  (1)干旱

  干旱是多伦县农牧业生产最主要的灾害,其影响面最广,危害也最大,带有频繁性和持续性。气象条件影响作物的分布、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形成,而水分条件是决定农业发展类型的主要条件。干旱由于其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后延影响大,成为影响多伦县农牧业生产最严重的气象灾害,主要表现在影响农作物、牧草、畜产品和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

  干旱的主要原因是降雨少,蒸发量大。据气象部门资料记载(1953—1989年),37年中干旱年份就有17个年份。每年4—6月份,降水量仅为120mm ,而这几个月是农牧业生产的关键月份,平均每隔10年左右出现一次大旱,3年有一次季节性旱灾。旱灾是影响本地区农牧业生产的第一灾害,据统计分析,因为旱灾造成的粮食损失占全部自然灾害粮食损失的一半以上。

  同时,干旱的间接危害是引发其他自然灾害的发生:一是干旱促使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加剧土地荒漠化进程。气候暖干化造成泡淖、河流水位下降,部分干涸和断流。由于干旱缺水造成地表水源补给不足,只能依靠大量超采地下水来维持居民生活和工农业发展,然而超采地下水又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易形成漏斗区、地面沉降、由于气候环境的变迁和不合理的人为干扰活动,导致植被严重退化。特别是近几年来 ,干旱有加重的趋势,而且是春夏秋连旱,对脆弱生态系统极其不利。二是冬春季的干旱易引发森林火灾和草原火灾。

  (2)风灾

  大风是多伦县重大灾害之一,春秋两季大风日数多,不同程度地伴随着降温、降雪天气出现,对农牧业的危害严重。据气象资料记载:1966年4月,8—10级大风达23天之久,风蚀土壤,刮起种子、抽死幼苗,造成灾害。

  (3)霜冻

  霜冻也是影响多伦县农牧业生产的主要灾害。多年平均无霜期104天,最长的达125天,初霜期在9月8日左右。终霜期在5月26日前后。据记载,1972年8月17日,多伦县大面积的农作物遭到霜冻,造成灾害。霜冻发生次数春多于秋,灾害为秋霜冻大于春霜冻。

  (4)冰雹

  夏秋两季的冰雹是多伦县的又一大自然灾害,平均每年出现7次左右,每年有10%的农田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失;每2-3年发生一次雹灾,每8-9年出现一次重雹灾。分布特点是中、南部多于北部。

  (5)洪灾

  多伦县属亚湿润干旱区,年降水量虽少,但因70%以上的降水集中在夏季,而且多出现历时短,强度大的阵性降雨,加之河道短浅,纵向坡度大,多发生小流域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小河子河流域。尽管洪灾是一种局部性的,但对受灾地区而言,损失也是非常严重的。比如多伦县城东,自1919年以来多次发生洪水,造成人畜死亡,房屋倒塌,农田受损。仅1989年一次洪水灾害损失200多万元。

  (6)其他灾害

  多伦县的白灾造成的损失也是十分严重的。其白灾主要发生在十一月份至次年二月份。因降雪过多,积雪覆盖草场。牲畜采食困难,引起掉膘和死亡。1967年多伦县雪深达三 尺,牲畜死亡39000余头(只);1972年降雪28.5mm,牲畜死亡12500余头(只)。

  多伦县其他自然灾害如虫灾、鼠灾等也时有发生,给多伦县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影响,造成的损失也是十分严重的。

  1.2 多伦县水利发展现状

  1.2.1 水利发展历程

  多伦县地处滦河源头,属浅山丘陵区,河流泡淖众多,沟壑发育,境内滦河主要支流有闪电河、黑风河、吐力更河、小河子河等,水土资源较为丰富。

  多伦县水利建设起步较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就开始兴修水利。首先开发地下水,解决人畜饮水困难,进而实施人畜饮水(安全)工程。五十年代开始兴建灌区工程,抗旱排涝,发展灌溉,为农业增产创造条件。七十年代,以群众投劳,国家补助材料费的方式修建水库塘坝,为农牧业生产提供更充足的水源。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开始建设县城防洪工程,随照城镇的发展,进行了几十年未间断的建设,多伦县城防洪工程已初具规模,在保护城镇防洪安全方面发挥了主体作用。六十年代初,开发水能资源,兴建水电站,致力于解决城乡居民用电问题。水土流失防治起步较早,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全县治理水土流失面积逐步扩大,对生态环境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从八十年代初大力推行水产养殖业,二十多年来多伦县水产养殖业蓬勃发展。

  1996年、1999年多伦县相继建成了大河口、西山湾两座中型水库,是全县工业供水的主要水源地,为本地区工农业供水、水能资源开发、水产养殖、防洪减灾、旅游观光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十二五”以来,全县紧紧围绕“生态固基,工业强县,旅游兴商,养牛富民” 的富民强县战略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抢抓机遇,发动群众,全面发展。各类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日益加快,。重点开展了节水灌溉、人畜饮水、防洪减灾、水土保持、水产养殖、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使全县水利建设有了一定的基础,对解决民生水利问题、抗御水旱灾害、防灾减灾、促进农牧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彰显。

  1.2.2水利规划成果及实施概况

  (1)水利综合规划

  与全县各个时期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相配套,编制相应的水利综合规划,作为五年规划期水利建设的指导性规划。要内容为防洪减灾、人畜饮水、农田灌溉、水土保持、水产养殖、水电开发、水资源保护及涉水生态环境保护、水利管理与改革等,各个时期各有侧重。

  (2)水利专项规划

  主要包括城镇防洪规划、水浇地建设规划、人畜饮水规划、水保治理等。

  (3)实施概况

  各个时期的各类水利规划,由于缺乏有效的投资机制和渠道、地方财政极其困难等客观因素限制,所规划的项目均未得到很好的实施,特别是防洪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很少,而且建设范围仅限于县城部分地区。

  1.2.3水利工程现状

  (1)各河流流域治理开发现状

  ①小河子河

  小河子河是较早开发治理的河流,也是洪灾最为严重的河流。重点是城镇防洪工程,多伦县城—多伦淖尔镇防洪工程始建1967年,经过几十年的建设,防洪工程初具规模,护岸工程总长度达到27200米,基本形成了县城防洪减灾工程体系。2006年开始实施城镇段河道清淤整治工程,2007年建设龙泽湖水上公园,2008年—2009年建设县城东城区河道防洪工程,2015年完成了南城区河道整治工程。

  小河子河及其支流有水库6座 ,灌区33 处,灌溉面积 3.3万亩,其中井灌 3.1万亩;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则分布在流域内部分丘陵沟谷地带。

  ②闪电河

  建有双山水库,2005年完成除险加固建设。其下游为河谷平原,两岸分布大面积农田和村庄,曾建有双山水库及团结坝万亩灌区,现以井灌为主;闪电河上游支流十八号河建有十八号水库及十八号灌区工程,沿河两岸分布有大量灌溉井,其下游有河北省的石门子水库。

  ③黑风河

  沿河属河谷平原地形,七十年代建设黑风河灌区,后废弃。现有蛇皮河塘坝,河右岸隶属正蓝旗,左岸为河滩地,建有部分灌溉井工程,流域内设有大型定喷机进行节水灌溉。

  ④吐里根河

  水能资源开发潜力大,建有小型水电站罗子地电站,上游支流有撅尾巴河水库,有大型定喷机沿河提灌工程

  ⑤滦河

  上游河口建有闸坝工程,白音卜罗灌区,大河口固定管道喷灌灌区及部分沿河提灌。其下游相继建成大河口、西山湾两座中型水库,是全县工业供水的主要水源地。水库主要功能为防洪、发电、供水、旅游观光、水产养殖等。

  (2)主要水利工程现状

  全县水利工程主要包括库塘、灌溉、防洪、供水、发电和水保治理工程等,主要工程现状见表1—2。

 

水库

(座)

塘坝

(座)

闸坝

(处)

灌溉

机电井(眼)

防洪

工程

(处)

农村饮水工程(处)

城镇供水工程(处)

电站

(座)

水产养殖(亩)

大北

沟镇

1

2

1

1392

32

1

220

多伦

诺尔镇

4

5

0

1722

3

26

1

127

大河

口乡

4

2

0

556

9

2

22900

蔡木

山乡

4

1

3

2397

26

125

西干

沟乡

3

0

0

632

28

 

16

10

4

6699

3

 121

2

2

23372

  据统计,截至2015年末,全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2.5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8.9%,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9.71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87.3%。

  1.2.4存在问题

  (1)防洪减灾工程存在问题

  一是县城防洪工程仍需加强,小河子河、牦牛吐河与南河三条河流流经县城区,历史以来发生过多次严重洪水灾害损失,数次造成人员伤亡,对县城构成极大威胁。

  多伦县城防洪工程建设以来,运行良好,经历了数次洪水的考验,对城镇防洪减灾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一方面已建防洪护岸工程缺乏维护、年久失修,行洪河道淤积严重,人为设障侵占行洪河道,一部分护岸工程未建设,或虽有建设但标准较低等等,达不到设计标准,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随着县域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城镇规模日益扩大,新建东城区急需建设河道与防洪护岸工程。

  大北沟镇作为本县南部新兴城镇,没有进行城市设防,一遇洪水即发生险情,因此,迫切需要进行防洪工程建设。

  二是农村防洪工程起步较晚,除个别村庄建设了防洪土围堰等临时工程外,绝大部分乡镇村居基本上没有防洪工程设施。排洪河道(沟道)也没有进行有效的疏浚,防洪以“堵”为主。县内其他河流、沿河乡镇村庄农田基本上没有防洪工程设施,时刻受到洪水威胁,各排洪河道(沟道)也没有进行有效的治理,河道整治工程只是在近几年从小河子河县城段河道开始的,受资金限制。建设规模十分有限,未达设计标准。

  (2)工程不配套,效益差。

  这是灌溉工程普遍存在的问题,众多的灌溉井、地表水灌溉工程,都缺乏配套设备与设施,效益发挥差

  (3)重建设,轻管理。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落后,产权不清、职责不明、监管不力,重建设,轻管理,经济效益差。一些水利工程损毁严重,年久失修,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甚至废弃。

  (4)水质污染

  发生洪水时,大量牲畜粪便(每年有128万吨),植物残留、农田中的化肥、农药(全县每年化肥使用量1.6万吨、农药使用量24吨)残留、生产生活污水排入河道,既污染水质,又影响泄流。

  (5)供需矛盾

  多伦县水资源比较丰富,但在地域上分布不均衡,北部与东部由于南部。小河子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人口比较稠密,农业人口占全县农村人口的一半以上,土地面积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并且土质较好,耕地较多,是主要种植区。该地区一方面水资源相对缺乏,而且开发利用难度大,人畜饮水困难、成本高;另一方面植被差、水土流失较严重,极易发生洪水(山洪),形成洪灾,是防洪重点地区。从长远来看,随着一些大工业企业在县境内相继落户,灌溉农业以及各行各业的大发展,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将会产生供需矛盾。

  1.3水利工程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伴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主义型农村建设步伐和“三化”进程的加快,对水利的发展和改革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水利工程不仅仅是为农牧业服务的范畴,而且变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水资源支撑的基础性工作,水资源愈来愈成为一种战略性的资源而得到社会广泛地关注和重视。把水资源优势加快变成经济优势,为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强保障。

  一是提高农业抵御旱灾的能力。完善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防灾减灾能力、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的重要保障,是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必要条件。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广大农民根本利益,直接影响到农村长治久安、和谐稳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历史以来,多伦县是一个以农牧业经济为主体的国家级贫困县,由于“十年九旱多风沙”恶劣气候等原因,“靠天吃饭”已经完全不能适应县域经济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和国家“三农”政策的落实,人们的思想观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年来多伦县依据较为丰富的水土资源,发展水利工程积蓄水资源,大力发展农田水利工程,特别是现代化的节水灌溉工程,已经成为农业稳定发展的关键。截止2015年底,全县已经发展水浇地22.58万亩,其中实现节水灌溉19.71万亩,农业增产与节水效益显著。多伦县完全有条件把水资源优势转化成农业发展优势,在“十三五”期间形成一个崭新的现代产业。

  二是对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多伦县“十年九旱,十旱九灾”,工程性缺水和资源性缺水并存,水资源短缺矛盾将加剧,各行业特别是工业对水利的发展有了新的取向,对供水保障有了新的要求。近年来,多伦县积极响应盟委、盟行署“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项目”的号召,坚持把发展工业经济作为强县之本,依托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优势,通过抓重点项目建设、化工园区建设、现有企业的优化升级,实现了吸引工业项目、扩大以商招商、繁荣工业经济的“良性互动”发展格局。 通过引进大唐国际、中国大唐、香港协鑫、内蒙古伊利、福建超大等上市集团,形成了化工、能源、矿产品开发、农畜产品加工、建材五大优势特色产业,掀起了第一轮工业大发展的高潮。水资源势必成为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水利已摆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水利肩负着为工业发展提供可靠水源的艰巨任务,水利必须抢抓发展机遇,深化改革、更新观念,实现职能转变,才能充分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是增强对社会发展的拉动效应。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整个社会对水资源的需求已经从过去单纯量的需求向量和质的统一需求转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饮水安全和方便程度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对水资源保护和涉水生态环境保护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这一切都依赖于水利工程建设来实现。

  多伦县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多伦因水得名,素有“塞上江南、草原水乡”之美誉,有常年性河流47条,大小湖泊62个,地表水资源占了全盟近一半。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多姿多彩的地形地貌形成了多伦湖、姑娘湖、大渡口、榆木川等自然生态景区。近年来,多伦县按照“旅游活县”的发展战略,依托自身旅游资源优势,加快了旅游业发展步伐,使旅游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围绕着多伦县丰富的水资源优势,全力打造旅游业主产业,增强水利建设对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

  2.“十二五”期间完成水利工程情况综合评价

  2.1“十二五”水利设施能力及效益评价

  “十二五”期间我县在节水灌溉、饮水安全、防洪减灾、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土保持治理、水资源保护与水相关生态环境保护等水利设施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1)灌区节水灌溉工程综合评价

  多伦县属滦河流域上游,为滦河源头。河流水系发育,是全盟水资源最为丰富的旗县之一。这些水资源可利用条件优越,水质良好,能为农业提供可靠的灌溉水源。

  这些河流沿河两岸分布有约占全县农田总面积的50%以上的农田和为数众多的村庄,居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70%以上,可发展灌溉的农田面积30多万亩,是农作物主产区,人口密集区。充沛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为发展农田灌溉创造了优良条件,现有农田水利设施绝大多数分布在这些地区。

  据统计,截至2015年末,全县共有灌溉机电井6699眼;有效灌溉面积22.58万亩,发展各类措施的节水灌溉面积19.71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87.3%,这些灌溉工程在农业抗旱减灾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但是,多伦县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水浇地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小,分布不均衡,水利工程标准低,配套不齐全,工程老化破损严重,存在季节性、工程性缺水问题,长期以来国家投入有限,群众自筹困难。 现有的地表水利工程多建设于八十年代前,有相当部分是边规划、边设计、边建设的“三边”、“半截子” 、“病险”工程,有的虽经数次维修,但由于投入有限仍未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问题。低标准运行甚至不能运行,先天不足在加后天维修配套管理没有跟上,致使工程老化失修严重,效益衰减,由于水利工程数量不足,全县有效灌溉面积为22.58万亩,只占耕地面积78万亩的28.9%,规模偏小,不适应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农业生产的需求。

  部分小型水利工程仍存在着管理混乱,重建轻管,普遍没有水费收入,使水的商品性得不到真正的体现。对工程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清,导致管理措施不力,使工程管理方式粗放,造成了责、权、利不明确,造成管理无责任,维护无资金,导致大量工程老化失修,积病成险,效益衰减,严重影响水利工程的有效运行,一些水利工程损毁严重,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甚至废弃。

  同时,水质污染和供需矛盾开始显现,发生地面径流时,大量牲畜粪便(每年约有128万吨),植物残留、农田中的化肥、农药(全县每年化肥使用量1.6万吨、农药使用量24吨)残留、生产生活污水排入河道,既污染水质,又影响泄流。

  从长远来看,随着一些大工业企业在县境内相继落户,农业灌溉以及各行业的大发展,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将会产生供需矛盾。

  (2)饮水安全工程综合评价

  “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饮水安全工程57处10842人,完成投资1789万元。其中:2015年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8处,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1059人。

  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农民吃上了“放心水”,提高了身体的健康水平,解放了农村的劳动力,使其有更多的时间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增加了农户的经济收入。充足的水源为农户发展庭院种植业和养殖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达到了“民心工程”效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保护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3)防洪减灾工程综合评价

  多伦县境内地表水系较发育,又多丘陵沟壑,植被覆盖度差,汛期山洪暴发,峰大流急,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特别是小河子河对多伦县城工农业生产和居民安全多次造成严重危害,损失巨大。

  2005年起开始建设小河子河城镇段东护岸、重建西城区南河防洪护岸,2006年对小河子河南城区至滦河大桥段2400m河道、2007年对龙泽湖出口至东一路500m河道进行了清淤整治。经过多年维修、续改建,防洪工程初具规模,护岸工程总长度达到17041m,基本形成了县城防洪工程体系。2008年—2009年县城扩建东城区,小河子河穿城防洪护岸工程建设随之实施,东二环路至北二环路1850m护岸工程基本完成,2011~2012年完成小河子河东城区段治理工程,整治河道6公里,完成投资2100万元;2013年开始实施多伦县小河子河(古城区段)整治工程,截至目前已完成2.2km堤防建设任务,占批复的3.451km的64%,2016年完成全部建设任务。累计完成石方3.03万立方米,土方累计完成22万立方米,混凝土累计完成0.23万立方米。累计投资1420万元,占已下达资金的77.6%;其中:完成中央投资1220万元,占下达资金1467万元的83.2%。资金拨付到位330万元,全部为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实现河道堤防高标准,确保新建东城区防洪安全。2015年利用自治区水利建设基金实施了滦河西山湾水库下游河道疏浚应急工程,清淤疏浚河道2.2km,完成投资150万元,工程效果良好,2016年起实施续建工程。

  农村防洪工程起步较晚,除个别村庄建设了防洪土围堰等临时工程外,绝大部分乡镇村居基本上没有防洪工程设施。排洪河道(沟道)也没有进行有效的疏浚,防洪以“堵”为主。县内其他河流、其余沿河乡镇村庄农田基本上没有防洪工程设施,时刻受到洪水威胁,各排洪河道(沟道)也没有进行有效的治理,河道整治工程只是在近几年从小河子河县城段河道开始的,受资金限制,整治工程方兴未艾。

  全县共计16座中小型水库,其中:2005年进行双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2009年开始大河口水库除险加固建设, 2010年末竣工。2011~2015年实施了牛心山、丰收、花塘沟、沙不楞、撅尾巴河、红领巾、蛇皮河、三道沟、黑风河、跃进、长盛号、二号等12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争取上级投资3335万元。其中:2015年完成红领巾、蛇皮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续建任务外,又实施了黑风河、跃进、长盛号、二号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目前4座水库主体工程已经完工。

  (4)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评价

  多伦县属滦河流域滦河水系,水资源比较丰富。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2404.4万m³,其中:地表水资源总量为11849.0万m³,地下水资源总量为7575.5万m³,重复计算量为7020.1万m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1240.4m³/人年,全县已开发利用水资源量6207万m³。

  多伦县县境内滦河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1.95亿m³(含客水0.77亿m³),在该河下游建有大河口、西山湾水库。大河口水库总库容为2600万m³,西山湾水库总库容1亿m³。两水库相距15公里,考虑从上游大河口水库调节补水,维持下游生态、灌溉提供6142万m³用水的同时,在97%的保证率下,西山湾水库每年可为发展工业提供水量为9585万m³。现已建设项目有:上都电厂4×600MW发电机组,年取水1125万m³;内蒙古大唐多伦年产46万吨煤基烯烃项目年取水1920万m³。尚余水6540万m³。

  (5)水土保持治理工程综合评价

  在“十一五”期间,存在水土流失的荒地、草坡基本得到治理,土壤侵蚀得到根本控制,植被得到重建和复壮,大幅增加地表植被,将提高当地蓄水保土、涵养水源的生态功能,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使局部小气候有明显的改善,降低风速,减轻风沙对当地及周边地区的危害,减轻风蚀水蚀灾害,加速当地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同时,还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土地生产率;提高环境容量,缓解人地矛盾;促进良性循环,制止恶性循环,为我县农牧业生产及保护生态环境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6)水资源保护及与水相关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评价

  水资源作为有限的环境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县在水资源的分布上存在着时空差异,加上气候、地貌类型、植被和人为活动的影响,水资源保护及与水相关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更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在“十二五”期间,我县在双山水库、大河口水库、西山湾水库的周边地区、城镇周边,吐力根河、闪电河、黑风河、小河子河流域内水土流失极严重的地区,开展了生态治理工程,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了水土保持治理工程。防止进一步生态破坏和生态功能退化。并对水、土地、森林、草场、矿产、渔业、生物物种、旅游等重点资源开发实施严格的保护,还在风沙危害和侵蚀严重地区采取围封、移民搬迁的办法保护环境,这些措施有力地保护了我县水源地的周边环境。但工业设备落后,耗水量大,县城污水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入河道,县城垃圾未经任何处理直接埋入地下,加重了我县水资源的污染,这些将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渐得到改善。

  2.2 “十二五”水利基建投资完成情况

  截止2015年末,多伦县全口径水利专项资金累计完成投资29265万元,其中:中央下达23412万元;自治区安排2926.5万元;盟(市)级安排资金2926.5万元;地方自筹8224万元。

  2.3多伦县水利发展的形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多伦县虽然水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项目的相继落地,水利发展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存在着许多突出的问题。

  (1)需求分析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水利发展的需求分析

  “十三五”期间,多伦县根据自治区提出的继续实施“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战略,围绕调整产业结构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提升水利的支撑和保障能力,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而努力。

  a防洪安全的需求

  多伦县境内河流水系发育,丘陵沟壑众多,植被覆盖度差,汛期山洪暴发,峰大流急,洪涝灾害频发,对全县工农各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多次造成严重危害与损失。洪涝灾害是制约当地经济发展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最主要的自然灾害。而县城所在地——多伦淖尔镇城区受洪涝灾害的威胁更显突出,小河子河是本地区洪涝灾害多发流域,也是县城所在地主要防洪河流构成县城洪灾的主要河流,历史记载对县城生产和居民安全多次造成严重危害。历史上出现的较大洪水给该城镇造成了街道冲毁、房屋建筑倒塌、公路桥梁等公共设施损毁、土地被淹、人畜受损等严重灾害、国家和人民的财产损失严重,直接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1989年6月28日该河发生洪峰流量为300m³∕s的洪水,造成6人死亡,冲毁农田4.0万亩,淹死牲畜2162头(只),冲毁房屋11间,造成危房316间,损失成材林木200棵,冲毁公路900米,公路桥2座,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2006年7月17日发生的洪水流量为30m³∕s,造成滦河大桥以上段河道严重淤积而改道,部分河段因水位抬高,造成旧城区排水管道排水不畅甚至倒灌,淹没街区;2008年6月28日,该河上游降短历时大暴雨,形成的洪水冲入大北沟镇城区,冲毁街道,淹没房屋,造成很大经济损失;同日十八号河发生洪水,仅该河上游十五号村,冲毁蔬菜地500多亩,造成房屋损毁30多间;直接经济损失接近100 万元。

  目前,我县只有县城区建设有城镇防洪工程,普遍标准低,未达到防洪标准,年久失修,还有众多城镇和乡村则无防洪工程。频发的洪涝灾害,严重威胁着全县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严重影响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地区防灾形势十分严峻。保障全县防洪安全,实现防灾减灾是水利的首要任务。

  b饮水安全的需求

  截止2015年底共解决10842人农村人口存在饮水安全问题。随着多伦县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城镇人口将大幅度增加,县城水资源供需矛盾会越来越突出。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逐步推进,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生活用水的供水保障和卫生标准的要求将不断提高,对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任务会越来越繁重。

  c工业供水安全需求

  我县工业供水水源主要为滦河干流大河口和西山湾两水库,总库容1.2645亿m³。县域内主要用水户都分布在两水库上游,控制着下泄水量。而县境内产流量仅为1.18亿m³,只占总径流量的60%左右,两水库蓄水主要依靠境外来水(客水),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经济结构和布局的战略调整,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水资源的安全保障要求不断提高。对工业供水安全的需求将更加迫切。

  d粮食用水安全的需求

  认真贯彻中共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充分考虑当地水土资源条件和经济发展布局,以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水资源为核心,以节水改造、扩大农田灌溉面积为重点,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加快建设,强化管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全县的粮食生产能力,

  要维持现有灌溉用水或粮食生产能力不减少,要开源与节流并重,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等手段,确保粮食主产区水资源供给保障安全。

  e水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用水的需求

  我县是京津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但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如果管理跟不上,生态环境将再次恶化,水污染、水土流失、河道断流、地下水超采、草原退化、风沙和盐碱化将再次加重,并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确保经济社会发展不以牺牲生态环境、挤占生态环境用水为代价,应保证基本的生态环境用水,建立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宏观经济发展战略对水利发展的要求

  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区域统筹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条件,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战略对我县水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进一步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防洪减灾体系,提高防洪能力;优化水资源配置,增加水资源供给能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充分发挥水利作为基础设施的支撑保障作用,为多伦县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奠定基础。

  多伦县经济发展对水利的要求

  根据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有关精神和要求,紧密联系我县水利发展实际,认真研究和解决水利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问题。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水利工作,在可持续发展中推进水利改革,促进水利的进一步发展。要加强对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水利投融资体制、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改革和水法治建设等方面的研究,力争在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方面有新的突破。在进行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同时,按照经济体制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全面部署、重点突破、分步实施、协调推进,按轻重缓急,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进水利各项改革,建立并不断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水利管理体制。

  (2)现状分析

  水利工程现状

  多伦县自成立以来,历届党委、政府都十分重视水利工作,领导组织全县各族人民兴水利、除水害,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已初步建立了水利防灾减灾体系和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体系,为抗御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为多伦县工农牧业生产发展,以致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基础保障作用。截至2015年底,全县建设堤防27.2Km;建成中小型水库16座,塘坝10座,总库容1.4亿m³;灌溉机电井0.7万眼,全部配套;全县总灌溉面积达到22.58万亩,全部为有效灌溉面积,节水灌溉面积19.71万亩。

  水利改革和管理现状

  a水利行业管理不断加强

  在防洪管理方面,加强了防洪工程建设管理及防洪影响评价等工作,建立健全了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加强了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工作,为切实加强水资源管理,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奠定了基础。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方面,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制度,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建设管理方面,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严格基本建设程序,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对质量、财务和合同等实行制度化管理,保证了我县水利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b水法规体系不断健全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国家法律、法规,我县均制定并颁布了相应的实施办法,极大地丰富了流域的水法规体系,为更好地进行水行政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c水利改革稳步推进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新时期治水方针和水利部党组及自治区提出的治水思路,我县水务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实现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有效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针对水管单位存在的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经费短缺、人员臃肿、管理粗放等问题,按照《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确定的总体目标,我县全面推进水管单位体制改革,促进了水利发展的良性循环。

  治水理念和治水思路创新

  根据国家和自治区治水方针,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水利转变。在新时期治水思路的指导下,我县紧紧围绕以“管好资源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为核心的自治区现代水利发展思路,在重视水资源的治理、开发和利用的同时,更加重视水资源的配置、节约和保护,通过建设防洪减灾体系、水资源供给保障体系、生态环境保障体系,大力推进了水资源统一管理,促进了水利的可持续发展,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供给和保障。

  (3)水利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县水利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水利工程体系基本形成,但不论是从水利工程的质量、数量,还是从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社会管理和公共管理职能上来说,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战略要求相差很大,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问题仍是今后要特别加强的问题。存在的主要问题为:

  防洪抗旱能力弱,安全隐患较多全县有常年性河流47条,季节性小河11条, 1/3的辖区面积和人口属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现有防洪设施离经济社会发展对防洪减灾的要求差距仍然很大。多数乡镇未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沿河区域经常发生洪灾;大多数村镇处在不设防状态。全县尚有病险水库8座,病险水库多,不但难以发挥防洪调度作用,而且对下游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饮水安全、经济用水安全问题突出

  一是 全县饮水安全问题突出,据统计调查,截止2015年底尚有0.7万人农村人口存在饮水安全问题。同时,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县城人口增加,而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还相对滞后,尤其是东城区苦咸水问题比较突出。

  二是灌溉设施薄弱,粮食用水安全保障能力低。全县现有有效灌溉面积22.58万亩,占常用耕地面积的28.9%,近90%的有效灌溉面积为小型水利设施灌溉,供水保证率低;由于渠系等灌溉设施不配套、老化失修和水毁损失,旱涝保收面积少,部分小型水利工程仍存在着管理混乱,重建轻管,普遍没有水费收入,使水的商品性得不到真正的体现。对工程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清,导致管理措施不力,使工程管理方式粗放,造成了责、权、利不明确,造成管理无责任,维护无资金,导致大量工程老化失修,积病成险,效益衰减,严重影响水利工程的有效运行,一些水利工程损毁严重,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甚至废弃。与实现粮食安全的要求差距甚大。

  水利管理与发展能力亟待加强

  经过水利产权制度的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多伦县在小型农田水利管理体制中采用承包、租赁和用水户合作组织等多种模式,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政府对水利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需进一步加强,重建轻管现象普遍存在,社会服务职能还不到位;基层水管单位体制不顺,管理设施落后,队伍不稳,经费不足;水文站网尚需加强和优化调整,水利信息化建设与水利现代化还有一定差距。公共财政对水利投入不足,社会投资办水利的机制尚未形成,投融资能力较弱。

  水质污染和供需矛盾开始显现,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发生地面径流时,大量牲畜粪便(每年约有128万吨),植物残留、农田中的化肥、农药(全县每年化肥使用量1.6万吨、农药使用量24吨)残留、生产生活污水排入河道,既污染水质,又影响泄流。

  从多伦县农田工程发展的历程来看,存在着从地表水为主逐步转变为地下水为主的过程。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八十年代以前,地表水灌溉工程遍布全县,有地表水(河流、泡淖等)的地方基本上都有大小不等的灌区,全县地表水有效灌溉面积曾达到5.0万亩以上,库塘、引水闸坝枢纽几十座。而今在南部地表水匮乏区建有一部分灌溉井,并且于人畜饮水相结合利用。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划分到户,给灌区管理带来困难,同时落后的灌水方法也不适合一家一户的灌溉。加上国家对灌溉工程的投入越来越少,工程养护工作无法开展,致使有效灌溉面积逐年减少,据统计,因工程损毁破坏减少有效灌溉面积达4万亩以上,绝大部分为地表水灌区。

  到九十年代中后期,县政府制定鼓励农民发展水浇地的优惠政策,因为井灌比较适合一家一户单独建设经营,掀起了打井热潮,除人畜饮水、城镇供水、工业用水外,全县水浇地建设绝大部分依靠开发地下水,22.5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中,有各类灌溉井6659多眼。地下水的大开发造成水位严重下降,一部分浅井(深20米左右)因水位下降成为干井而报废,其使用年限仅3-5年。农民不得不重新打深井(深30米以上)。一方面造成资金浪费,增加农民负担;另一方面加剧了地下水位的进一步下降;形成恶性循环。同时由于农民用于人畜饮水的小管井、压把井、筒井取水困难又形成了新的人畜饮水困难。给政府和社会造成了新的压力和负担。

  从长远来看,随着一些大工业企业在县境内相继落户,灌溉农业以及各行各业的大发展,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将会产生供需矛盾。

  水利的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有待于进一步拓展目前,我县水利的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还主要是面向农村的,由于城乡水资源和水质水量管理部门的不统一,造成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配置和管理等各方面无法实现高效、优化。防洪方面的思路仍然是以防为主,没有更多地考虑给洪水留出路。水资源管理方面,没有建立初始水权和初始排污权分配机制,不利于水权和排污权进入市场,也没有建立起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不利于用经济手段促进节水。

  水利监测与信息化建设滞后随着水利工程不断加大建设,水利工程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水利监测手段优为重要。目前水利工程监测手段非常薄弱,以影响到工程的正常运行。水利信息化由于水利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致使在防汛抗旱中,信息传递不及时、不畅通,应变能力差,在水资源利用与保护中,不能及时、全面地掌握信息,往往只有当事情发生了以后才处理造成许多工作中的被动,不能实现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统一管理。信息资源综合的应用方面,没有建立包括国家水文基础数据库和水利工程管理数据库等专业管理数据库。

  (4)水利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主要制约因素

  水利发展的有利条件。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工作,提出了新时期的治水方针,将水利摆在基础设施建设的突出位置,做出了一系列关于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决定,各级政府更加重视水利建设,全社会参与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二是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县社会经济将保持较快速度的发展,对水利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对水的安全保障要求将越来越高,水利发展需求动力强劲,潜力巨大;三是经过长期的水利发展,我县不仅水利基础设施初具规模,而且在水利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水利建设与管理体制不断健全,水利科技及新材料、新方法应用等方面也取得了较大进步,为依法治水、科技兴水,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加快水利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水利发展的制约因素。一是多渠道、多层次的水利投入机制尚未全面形成。目前,水利工程建设投资主要来源于中央和自治区,市场融资较差,地方匹配资金到位率较低。随着国家财政政策的调整,现有的投资体制缺乏稳定的投资规模和渠道,很难满足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二是全社会缺乏水危机的意识,经济社会发展与水的关系不协调。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忽视自然规律和水资源条件,经济结构及布局不考虑防洪要求和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有些地区侵占洪水行泄河道;一些地区缺水与浪费水、污染水现象并存;有些河流水资源开发失衡,致使下游河道断流和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三是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理顺。在水资源管理上存在着城市与农村、水量与水质分割管理,这种体制使有限的水资源不能得到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水价形成机制和水利良性发展机制还没有从根本上建立起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3“十三五”规划总体任务

  3.1“十三五”规划指导思想、原则、水平年

  1)指导思想

  多伦县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县委十三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南部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五位一体”发展思路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做大做强县域经济,从保障县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生态文明建设,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坚持以“管好资源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为核心的现代水利发展思路为指导,实现水利“发展定位、发展方式、发展重点、发展保障”的四方面转变。着力实施“生态立县、养牛富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和建设“生态大县、化工大县、文化大县”的强县富民战略,全面推进本县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水利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

  (2)规划原则

  总结五十年来本地区水利发展的经验教训,综合分析当前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各方面条件,搞好“十三五”期间的水利规划,要坚持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共建共享,着力解决民生水利问题。要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要求出发,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饮水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经济发展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等方面的需求,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水利发展和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促进可持续发展,着力建设生态文明和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水资源开发利用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防洪减灾工作要实现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在防御洪水对人类危害的同时,也要规范人类活动,给洪水留出路,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水土保持要加强对重点流域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充分发挥自然修复能力,加强对生态脆弱流域的治理和保护。

  坚持统筹兼顾,推动协调发展,着力提高水利对经济社会的保障能力。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统筹发展的原则,统筹考虑近期和远期、已建和新建水利项目之间的关系,解决好流域、区域、城乡水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坚持改革创新,提升管理水平,着力构建法制完备、体制健全、机制合理的水管理体系。通过改革和制度创新不断增强水利发展的动力。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规定的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原则,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按照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配置相结合的原则,探索和建立水权分配机制,加强水资源管理,实行水资源优化配置;探索水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深化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加强水利投融资体制、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水价形成机制、水利工程产权制度等方面的改革,理顺体制,健全法制,改革机制,促进水利事业全面发展。

  坚持现代化方向,推进科技进步,着力以水利信息化促进水利现代化。用现代的治水理念、先进的科学技术、完善的基础设施、科学的管理制度,武装和改造传统水利。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方针,全面推进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水利科技支撑能力。积极构建与现代水利相适应的水利信息化综合保障体系,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

  (3)水平年

  现状水平年:2015年(以2014年水利统计资料为基础进行2015年水利发展状况预测与分析评价);

  规划水平年:2020年。

  3.2“十三五”规划编制依据

  本规划主要依据以下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

  《多伦县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多伦县“十三五”节水规划》(2014.12)、《多伦县中小河流整治规划》、《多伦县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2008.11)等专项规划;

  《多伦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资料汇编》;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制定“十三五”规划的要求、文件和准则等,水利部关于《全国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总体方案》和《全国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思路报告》,自治区水利厅编制的《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总体方案》等;

  当地工农牧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实际及风土人情也是本规划的重要依据。

  3.3“十三五”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主要有中小河流治理、山洪沟治理、抗旱减灾、农田水利及节水灌溉、饮水提质、水库建设、供水工程、地下水保护、水土保持与小流域治理、水利行业能力建设、水利管理与改革等内容。规划内容包括所有水利工程规模、技术方案、工程投资估算及经济评价,对重点工程做项目简介。

  本次规划是我县“十三五”期间拟建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规划,根据生产需要和可能条件有计划、分步骤地安排实施重点工程。

  3.4“十三五”规划的总体发展目标

  本次水利规划的总体发展目标主要分为水利建设目标和水利改革与管理目标两个部分。

  (1)水利建设目标

  防洪目标

  2020年前,完成多伦县锡盟南部区域中心城市水系及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多伦县滦河西山湾水库下游河道治理工程、多伦县哈拉海河下游段河道治理工程、多伦县小河子河牛眼睛--前七里河子段河道治理工程、滦河白音卜罗段河道治理工程、哈拉海河山洪沟治理工程等,使流域内的相关村组防洪标准达到10年一遇。

  新建宝力根、七里河子和石门沟三座水库。

  供水目标

  “十三五”期间完成全县所有饮水不安全地区供水工程(不含城镇自来水),完成多伦县南部区域中心城市引水工程。

  节水目标

  全面构建节水减排型社会。 加大小型灌区节水改造步伐,2020年以前,完成现有灌溉工程节水改造2.5万亩。

  农村水利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新建集中式供水127处,受益人达到2.47万人;改造集中式供水50处。

  抗旱减灾目标

  完成多伦县应急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应急水源井349眼,在发生中度干旱时,城乡生活、工业生产用水有保障,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不遭受大的影响;发生严重干旱时,城乡生活用水有保障,工业生产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发生特大干旱时,城乡生活用水有保障,重点部门正常运转,尽量保证不影响国计民生的企业的用水。

  生态环境工程体系

  “十三五”期间,完成多伦县地下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25Km2;重点小流域综合治理20Km2。争取水质检测中心建设项目168万元,2016年建在水利局。

  加强水资源保护工作,争取水质检测中心建设项目168万元,2016年建成。

  到2020年实行入河排污总量控制,防治河流水质恶化,力争使县内所有河流水质达标。

  水文及水利信息化建设

  完成各类信息采集点的信息化工作,完善水文站网监测建设。

  进一步建设水利业务系统,全面实现水利业务信息化。

  全面实现“信息自动采集-信息汇聚-业务直接使用-数据共享-其它相关业务信息利用”的应用体系结构。

  进一步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大力推行政务和水利信息公开制度,不断拓展政务公开的内容,完善信息化队伍建设与管理制度和行政监督制度。

  水利科技

  高度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传统水利行业中的应用,注重技术更新改造,普及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全面推进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按照科学布局、优化资源、创新机制、提升能力的总体思路,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运转高效、支撑有力的水利科技创新体系。

  (2)水利改革与管理目标

  全面完成水管单位体制改革任务,建立和完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运行机制;以防洪减灾为重点,完善洪水管理制度,强化经常性管理,确保工程安全,减轻洪灾损失;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完善水资源和水土保持监管体系,控制入河重点污染物总量,减轻水土流失;积极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并进行推广;加快信息化系统建设,不断增加科技含量;坚持依法管理,科学管理,进一步促进水利管理法制化、规范化、现代化建设。

  洪水管理目标。

  初步建立我县的洪水风险管理制度,努力推动管理规范化,实现洪水资源化,推进保障社会化。逐步建立防洪减灾社会化保障机制;积极探索洪水资源化的途径。

  水资源管理目标。

  结合水资源综合规划工作,建立水资源宏观控制和微观定额指标体系,开展水资源使用权初始分配等工作,明晰初始水权。以节水型社会建设为起点,全面推进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节水型社会建设。通过节水型社会建设和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以水权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体系、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水利工程体系,建立完善的水权分配机制和水市场,形成政府宏观调控、市场引导、用水户参与的节水型社会管理体制,切实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人与水和谐相处,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在保护和节约的基础上,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突出水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水生态;突出社会和公众效益,减少城乡差别,水利服务均等化。围绕水资源的配置、节约和保护,明确了水资源管理的“三条红线”,要围绕“管好资源权”这一目标,以总量控制为核心,抓好水资源配置;以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为中心,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以水功能区管理为载体,进一步加强水资源保护,加快实现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的转变,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强化执法监督,着力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水资源配置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方面的基础性、导向性作用。

  水土保持管理目标。

  围绕我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目标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强化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管护、监测网络建设和新技术研究推广工作。进一步推动水土保持管理工作不断向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方向发展,从而有效保护水土保持建设成果,控制人为因素产生的水土流失,达到改善生活生产条件的目的,使生态环境向良性发展,水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水利改革目标。

  以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相配套的水法规体系为基础,稳步推进我县水行政体制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水利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水利建设与管理体制改革。

  初步形成水价定价机制。

  按照1998年原国家计委和建设部颁布的《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城市供水定价成本监审办法》(下称《办法》)等相关政策,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强化计收管理,水价定价机制逐渐推开。

  4、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规划

  4.1工程现状

  一是城镇防洪,主要为小河子河县城防洪工程。小河子河是县境内洪灾最为严重的河流,严重威胁县城多伦诺尔镇防洪安全。防洪工程始建1967年,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已初具规模,截至2015年底,累计建设堤防27.2Km,基本形成了县城防洪工程体系。

  大北沟镇作为本县南部新兴城镇,属于未设防城镇。

  二是农村防洪,特别是西山湾水库下游滦河河道,除沿河村庄防范河道洪水外,大部分主要预防山洪暴发引起的洪涝灾害。

  4.2可持续发展对中小河流治理的需求

  自然灾害是我县农牧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特别是洪涝灾害不仅给农牧业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有的甚至威胁着人民群众生命及财产的安全,威胁社会的稳定。而可持续发展要求必须具备防洪安全条件,要通过进一步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洪标准,增强抗御洪涝灾害的能力,为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要具有抗御一般洪涝灾害的能力,对于特殊的洪涝灾害要有防御措施,才能够减少损失,因此社会各项事业的防洪标准必须达标,才能确保可持续发展。

  小河子河、牦牛吐河与南河三条河流流经县城区,历史以来发生过多次严重洪水灾害损失,数次造成人员伤亡,对县城构成极大威胁。多伦县城防洪工程建设以来,运行良好,经历了数次洪水的考验,对城镇防洪减灾发挥了很好的作用。2011~2012年完成小河子河东城区段治理工程,整治河道6公里,完成投资2100万元;2013年开始实施多伦县小河子河(古城区段)整治工程,截至目前已完成2.2km堤防建设任务,占批复的3.451km的64%,2016年完成全部建设任务。累计完成石方3.03万立方米,土方累计完成22万立方米,混凝土累计完成0.23万立方米。累计投资1420万元,占已下达资金的77.6%;其中:完成中央投资1220万元,占下达资金1467万元的83.2%。资金拨付到位330万元,全部为中央财政专项资金。2015年利用自治区水利建设基金实施了滦河西山湾水库下游河道疏浚应急工程,清淤疏浚河道2.2km,完成投资150万元,工程效果良好,2016年起实施续建工程。

  未设防城镇乡村,一遇洪水即发生险情,因此,迫切需要进行防洪工程建设。

  4.3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主要建设内容

  ①多伦县锡盟南部区域中心城市水系及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②多伦县滦河西山湾水库下游河道治理工程

  ③多伦县哈拉海河下游段河道治理工程

  ④多伦县小河子河牛眼睛--前七里河子段河道治理工程

  ⑤滦河白音卜罗段河道治理工程

  ⑥哈拉海河山洪沟治理工程

  5 抗旱减灾工程规划

  5.1 工程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多伦县政府十分重视抗旱工作,先后修建了一大批用于抗旱的水利工程设施,但是由于建设标准低、先天不足,管理不善,年久失修,经过近40年的运行,还能完全发挥效益的水利工程为数不多,供水能力下降。近年来,全县大力开展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截止到2015年底,多伦县拥有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14座,塘坝10座。灌溉小管井6659眼。2015年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2.58万亩,只占耕地面积的28.9%,规模偏小,远远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

  5.2 可持续发展对抗旱减灾工程的需求

  干旱灾害是我县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每年都给城乡居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制约我县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干旱灾害表现出频次增高、范围扩大、持续时间延长和灾害损失加重等特点。据统计,从1990年~2007 年的18 年间,我县发生中度以上干旱为6年,发生频次为33.3%。其中发生严重干旱2年,发生频次为11.1 %。同时,旱灾影响范围已出现由农业为主扩展到工业、城镇、生态等领域的态势。部分乡镇还经常出现春夏连旱或夏秋连旱,有时是春夏秋三季连旱,造成重大的损失和影响,如2000年和2001年连续两年发生全县大干旱,给我县的农业生产造成重大的损失。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对水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同时,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气候事件发生几率增加,干旱灾害的发生会越加频繁,旱灾造成的影响和损失更加严重。

  改革开放以来,多伦县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抗旱工作,组织实施了大规模的抗旱基础设施建设,修建了一批用于抗旱的水利工程,为我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面对严峻的干旱情势,当前我县抗旱减灾工作仍存在着基础薄弱,城乡供水体系抵御旱灾能力低,抗旱减灾管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抗旱工作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因此,加强抗旱管理,提高我县综合抗旱减灾能力,预防和减少干旱灾害损失,已成为当前一项十分迫切的重要工作。

  5.3 抗旱减灾工程规划主要建设内容

  根据各乡镇实际情况,规划在2016年-2020年6年间,新建抗旱应急水源井349眼。

  6农田水利及节水灌溉工程规划

  6.1 工程现状

  全县现有耕地面积78万亩(年实播76万亩左右),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13.8%;耕地中有效灌溉面积22.58万亩,节水灌溉面积已达到19.71万亩,形成900多万m3的年节水能力,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000万Kg/年以上,

  6.2 可持续发展对农田水利及节水灌溉工程的需求

  水是生命之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与环境的控制性要素。严格水资源管理,保障可持续发展,牢固树立水忧患意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促进和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十三五”期间将是我县工业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因此提供优质良好的水源是发展工业经济的前提,保障水源的正常供给又是为企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所以多伦县只有积极推进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益,严格用水管理,强化取水许可审批,从源头上抑制不合理的用水需求,推进工业节水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做好水资源节约保护,才能满足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6.3 农田水利及节水灌溉工程主要建设内容

  改造节水灌溉工程。具体内容为:改造农区水浇地2.5万亩。

  7 饮水提质工程规划

  7.1 工程现状

  截止到2015年底,我县共建成农村牧区自来水工程121处,共解决2.7597万人和6.05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安全问题,其中2005年之前建自来水工程27处,解决0.5432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2005—2015年共建自来水工程94处,解决2.2165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

  7.2可持续发展对饮水提质工程的需求

  水是生命之源,按照水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等指标衡量,我县有部分农村人口的饮用水未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主要表现为氟超标、苦咸水、缺水。长期饮用氟超标的水和苦咸水,会导致和诱发多种疾病,严重损害身体健康。农村饮水安全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基本生存生活问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工程,是关注民生、解除民忧、谋求民利的具体体现,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农村供水工程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改善农民生活、提高农民健康水平、保障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设施。目前,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低,设施简陋,用水方便程度较低,饮水安全问题严重,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状况很不协调。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保护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7.3 农村饮水提质工程主要建设内容

  新建自来水工程127处,新增供水能力0.43万m³/d,新建管网559㎞,受益人口2.47万人;改造自来水工程50处,设计供水能力0.4万m³/d,更新配套管网120㎞,受益人口1.47万人。

  8水库工程规划

  8.1 工程现状

  多伦县截止2015年末共有水库16座,其中:大型水库1座,为西山湾水库(总库容10000万m³);中型水库1座,大河口水库(总库容2645万m³);小(Ι)型水库2座,分别为双山水库(总库容815万m³)和牛心山水库(总库容106万m³);小(Ⅱ)型水库12座,分别为三道沟水库(总库容44万m³)、七里河子水库(总库容34.3万m³,大坝和溢洪道已冲毁,基本报废)、花塘沟水库(总库容37.96万m³)、丰收水库(总库容29万m³)、蛇皮河水库(总库容25万m³)、红领巾水库(总库容22万m³)、撅尾巴河水库(总库容20.3万m³)、二号水库(总库容13.3万m³)、沙布楞水库(总库容13.1万m³)、黑风河水库(总库容25万m³)、长盛号水库(总库容12.8万m³)和跃进水库(总库容12.2万m³)。

  8.2 可持续发展对水库工程的需求

  多伦县水库工程的兴建,在改善全县工农各业供水条件,为当地农民解决温饱问题和农村经济发展起到基础性作用,同时,也为下游河道、城镇的防洪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经济要素高度集中,水库的建设,一是能进一步完善防洪体系,提高防洪标准,保证防洪安全;二是能有效提高水资源调控能力,保证供水安全,发挥显著经济效益;三是可发挥显著的环境效益,有效保护水资源和湿地,确保生态安全。

  8.3水库工程规划的主要建设内容

  “十三五”期间,我县新建水库3座,分别为宝力根、七里河子、石门沟水库。

  9 供水工程规划

  9.1 工程现状

  滦河流域多伦县境内,大中型水利工程有大河口水库、西山湾水库,总库容分别为0.26亿m³、1.0亿m³。大河口水库自1995年8月建成蓄水以来,运行方式一直采用蓄洪运用。2000年在大河口水库下游又建成了西山湾水库,是以给上都电厂、多伦煤化工和电厂项目供水及发电为主,兼顾养殖、灌溉和防洪等综合利用的大(2)型水库。西山湾水库同大河口水库首尾相连,从而形成了滦河流域内蒙段的梯级开发模式。有小型水库14座,。

  9.2 可持续发展对供水工程的需求

  伦县城区水系及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南河段正在兴建,南河段整治范围在规划新城区南侧,包括会盟湖、育兴湖及南河河道,作用有两个:一是防洪,对严重淤积的河道、退化的河床进行整治,使河道满足行洪要求;二是使水系目前脆弱的生态系统得到愈合,与区域资源有效整合,创造自然、丰富、有活力和富有文化特色的生态景观水系,形成84.9万m²的景观水面,为城市的整体提升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经过对城区水系南河段的来水、蒸发及渗漏进行余缺水量分析,为了保持景观水面,南河每年需要补水265.1万m³。

  多伦县新城区到2030年规划人口为12万,根据县政府要求,其中的5万居民用水需要有一个备用水源——大河口水库。新城区的这5万人每年用水量为209.9万m³,因此,建设饮水工程迫在眉睫。

  9.3 供水工程规划主要内容

  多伦县新城区引水工程,从大河口水库取水,通过一、二级泵站和22.95km的输水管道,把水库水输送至南河上游及规划水厂,目的是解决南河景观用水及新城区5万居民用水。

  10 地下水保护工程规划

  10.1 工程现状

  多伦县城镇饮用水为浅层地下水,全部分散在居民区内。由于镇内排水设施贫乏,规模较小,不成系统,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所以存在生活污水随意倾倒,雨水涵洞堵塞排水不畅,镇内环卫设施落后不配套不能做到垃圾日产日清,以及厕所全部采用渗井渗坑式,对地下水造成了污染。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改善居民的饮用水质量及居住环境,应尽快建立水源地安全保护区,建立合理的给排水系统及垃圾处理设施。

  10.2 可持续发展对地下水保护工程的需求

  多伦县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生物资料,林业,种植资源,正面临着经济发展的良好时机。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有的给排水系统及垃圾处理已跟不上形势。2020年底前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家重大社会经济的发展,使“过去注意不够的地下水、土壤水、城市地质等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出来”。地下水是制约中国长期发展战略问题之一的水资源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地下水的角度,思考和研究水资源的安全问题”显得十分重要。在全民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需要从地下水与地质环境的角度,不断研究供水安全、环境安全问题。地下水与地质环境科学研究工作在解决中国当前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面临日益强烈的国家和社会需求。

  10.3 地下水保护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

  多伦县地下水保护工程规划的主要建设内容为:水源地保护区生态修复5Km2。

  11 水土保持与小流域治理规划

  11.1 工程现状

  多伦县土地总面积为3863km²。2002年底由内蒙古水科院测定水土流失面积2884.06km²,占总面积的76.44%。其中:沙化总面积2240km²,占总面积的59.37%。

  2000年多伦县启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作为国家重点项目,是改善京津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一项基础工程。

  截止到2014年底,水土保持治理面积23.54km²,生态修复治理面积 1200km²,治理成果明显,但由于边治理边破坏的情况时有发生,现今仍存在1067.86km²未治理面积,整体治理速度相对较慢,效果不明显。

  11.2 可持续利用对水土保持与小流域治理工程的需求

  要开展并稳固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就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促进可持续发展,加强对重点流域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充分发挥自然修复能力,加强对生态脆弱流域的治理和保护,还需做到以下三点:

  (1)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多伦县位于浑善达克沙地南缘,距北京只有359 km,多伦县的3条沙带横贯县境,沙化土地总面积1360km²,县内有限的林地无法形成综合防护体系。无法阻隔源于浑善达克沙地的粉尘和沙物质,而且其境内沙丘、沙地分布也成为京津地区的沙源地之一。为了保护京津地区的生态环境,在多伦县实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构筑阻隔京津地区沙尘的绿色屏障,对减轻风沙对京津地区的危害,改善首都周围的生态环境,缓解北京环境压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保障工业用水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随着大唐煤基稀烃、上都电厂的工业项目和当地工农业的发展,对水资源的要求不断加大,开展滦河上游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势在必行。

  (3)改善当地生产生活条件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多伦县是国家贫困县之一,当地特别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生产条件落后,信息闭塞,经营管理粗放,群众生活极其贫困。生态治理工程从群众根本利益出发,将环境治理与群众脱贫致富结合起来。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实施综合治理,发展高效农业和高效畜牧业,维护了生态环境的稳定,实现了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11.3 水土保持与小流域治理工程建设主要内容

  多伦县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小流域治理工程25Km2,;重点小流域治理工程20Km2。

  12  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创新规划

  12.1  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创新现状

  目前多伦县水利局行政事业编控数83个。现有专业技术职务人员36人,其中高级工程师8人,工程师18人,助工10人。全局人员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63人,其中研究生1人,本科28人,专科34人。

  12.2  可持续发展对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创新的需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我县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人才,尤其是创新型人才。人才队伍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工作的优劣、作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面对经济的迅速发展,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关键是要锻炼和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具有战略眼光和管理才能、能够担当重任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队伍。同时,全面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大力推进创新型区域建设,不断增强我县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迫切要求大力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着力构建学习型、创新型城市,培育学习型、创新型的干部,全面提升各类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12.3  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创新规划总体布局和主要建设内容

  总体布局是:到2020年,初步建立与我县经济社会相适应的、具有高素质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人才总量达30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3人;工程师25人。

  主要建设内容:从国内外大专院校引进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6名,自主培养10名。建立和完善社会工作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多渠道引进、培养和吸纳社会工作人才,全面提高我局各个领域的科技创新水平。

  13 投资估算

  13.1投资主要指标

  “十三五”规划各项工程建设总投资为119782.43万元,各项投资如下表:

  序号    工程名称    总投资(万元)

  一    中小河流治理    83164

  二    山洪沟治理工程    999

  三    抗旱减灾工程    6980

  四    农村牧区农田水利及节水灌溉工程    3000

  五    农村牧区饮水提质增效工程    1176

  六    水库工程    1310

  七    地下水保护工程    3500

  八    供水工程    8757

  九    水土保持治理规划工程    9896.43

  十    小流域治理规划工程    1000

  合计    119782.43

  13.2 投资结构

  投资计划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合理划分事权,分析可能的投资来源,投资来源分为中央投资和地方投资。根据我县的具体情况基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全部为中央投资,另一部分为中央和地方投资两部分。根据国家的政策适时进行调整。

  14.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14.1体制保障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与市场、社会之间的关系,将政府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以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逐步理顺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按照建设法制型、服务型、效能型和廉洁型政府的要求,建立起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风,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高效能,规范行政行为,提高公信力和执行力。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相关主体在水利发展中的推动作用,深化水务管理体制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等改革,加快水权制度建设相关基础工作,建立和完善水权和水市场理论指导下的水价形成机制,以科学的水价政策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深化水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规范水利行政许可行为;推行水利政务公开制度;提高水利基层管理单位良性发展的能力;发挥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

  14.2投资保障

  大力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稳定的水利投融资渠道。

  一是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市场的事权,明确各类水利工程的投资主体。

  二是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入水利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的原则,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水利建设。

  三是按照“规划引导、统筹安排、明确职责、项目带动”和“坚持整合资金性质不变、安排渠道不变、监督管理不变”的原则,捆绑使用上级支农资金,集中投放到水利的基础设施建设上。

  四是加强水利资金使用管理,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审计稽查,确保资金安全,最大限度地发挥投资效果和提高投资效益。

  14.3政策法规保障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及配套法规,不断完善新时期水法规体系和涉水建设项目的行政许可体系建设,强化依法治水、依法管水。制订能有效促进地方水利发展的有关洪水管理、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农村水利、水利工程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促进和保障水利发展和改革。

  14.4规划保障

  根据全区水资源综合规划、全区流域综合规划和专业规划,以及本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总体规划要求,做好全县水利规划的编制。水利发展规划与国民经济建设规划及布局相衔接,合理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使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做好重大水利建设项目规划论证,注重对建设项目的技术经济、资金筹措、环境影响、移民安置、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可行性论证,完善重大水利建设项目决策机制,根据需要和可能,合理安排水利工程建设。

  14.5科技保障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动力与支撑。“十三五”期间,要紧紧围绕“科学治水”,抓住水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防治水旱灾害、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等重大水问题,加快水利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应用,进一步深化水利科技体制改革,强化对水利科技工作的领导,大力加强水利科技创新,不断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为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保障,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科技创新与科技进步支撑和引领水利可持续发展。

  一是加速培养高素质水利科技人才队伍,加快水利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步伐。

  二是加强水利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围绕节水型社会建设、水安全保障、水利现代化建设需要,大力推广水利信息化、城乡饮水安全、节水灌溉、农村水电、城市与工业节水、非常规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水生态和水环境保护与修复、水质自动监测、现代水利施工、水土保持等先进实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

  三是大力加强科技推广与普及,加强水利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通过科技下乡、科技培训、科普讲座、科技宣传日(周、月)活动、科技示范园区等方式,采用宣传单、书籍、报刊、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手段,广泛传播普及水利科学知识,培养广大群众的科学观念,增强节水意识,营造促进水利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是多渠道、多层次地增加水利科技投入,包括加大国家和全社会的水利科技投入、增大各级政府的财政科技投入、鼓励和引导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社会资金投入水利科技创新活动等

  14.6人才队伍保障

  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是兴水之本、富水之基,是水利科技创新、水利经济发展,水利现代化的探索者、实践者、推动者。“十三五”期间,大力实施和推进水利人才战略,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主题,以基层水利人才教育培养为基础,建立一支与水利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一是加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高领导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二是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

  三是加强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培养富有开拓进取和创新能力的企业经营者。

  四是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技术工人的综合素质。

  五是加大紧缺人才引进力度,改善人才队伍结构。

  六是健全水利人才培养的机制,完善机制,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条件;优化环境,促进各类人才健康成长;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切实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加强现有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

  14.7组织保障机制

  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多伦县 “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县人民政府下发的《多伦县人民政府关于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意见》(多政发【2010】29号)文件从规划编制的组织领导、前期重大课题研究、细化工作措施和落实规划编制经费等方面提出了总体要求。根据文件精神与全县水利实际情况,组织保障机制主要包括规划编制和实施等方面:

  一是规划编制,县水利局作为全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县人民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要精心组织实施好水利“十三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做好水利“十三五”规划与其他行业规划有效衔接和协调,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和参与规划实施的氛围。在制定和实施年度计划时,要贯彻落实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和要求,按照规划明确的各项任务,组织力量,安排投资,认真实施。

  二是规划的实施,经批准的水利“十三五”规划,是未来五年水行政主管部门履行政府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水利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重要基础,是制定和安排水利建设计划、制定水资源管理制度与政策、规范各项水事活动的重要前提。要贯彻落实好规划精神,必须从实际出发,提高认识,从制度建设入手,加强组织领导。合理确定年度建设任务,科学编制建设方案,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抓好项目的组织实施,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

  三是加强对规划实施的评估,在水利规划实施过程中,要通过多种形式听取社会公众的意见,充分反映公众意愿,不断保证规划实施的科学性与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