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多伦县推进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县实施方案》的通知

多政发〔2022〕79号
2022-10-26
字号: 打印

县直各有关部门:

  现将《多伦县推进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县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多伦县人民政府 

  2022年10月26日 

  (此件主动公开) 

多伦县推进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县实施方案 

  为加快推进全县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打造教育强县,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按照《锡林郭勒盟推进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锡党发〔2021〕31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发展目标 

  到“十四五”末,全县城乡基础教育布局更加合理,优质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均衡,保公平、有质量、多样化的基础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教育总体发展水平实现“一年强基础,三年大变化,五年树品牌”。即利用一年时间完成新建桥东幼儿园、第二中学教学楼和第四中学综合楼项目建设,加强课堂常规落实和学校精细化管理,加大招聘和培训力度,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配强教育督导队伍,完成校长聘任工作,夯实软硬件基础;利用三年时间完成全县基础教育布局调整,基本消除大班额,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学校管理进一步规范;利用五年时间课程教学与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完善,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依法治教、协同育人全面推进,学生获得感、教师荣誉感、家庭幸福感和社会参与感、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教育发展水平进入全盟前列,力争进入全区中等行列。 

  二、全力以赴推进教育系统重点项目建设 

  统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条件,进一步调整优化教育布局,完善重点建设项目规划和项目库,加大向上跑的力度,积极争取政策、项目、资金支持,持续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完成新建多伦县第五中学项目,合理调整全县教育布局,缓解不同教育学段的教学需求。新建桥东幼儿园、第三幼儿园、第四幼儿园项目,新建多伦县新城区小学项目,第二小学、第二中学、第三中学、第四中学新建体育馆项目,第二中学新建教学楼、第四中学综合实验楼、职教中心产教融合实训楼、体育馆等项目。依托蔡木山乡区域优势,将蔡木山小学、上都河小学和原耗来沟小学改建为三所劳动实验基地。2025年以前,规划建设一所艺术中心。(责任单位:教育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 

  三、多措并举抓好教师队伍建设 

  (一)加强校长(园长)队伍建设。推动校长聘任制改革,制定出台《多伦县中小学校长实行聘任制实施方案》,采取公开考核择优聘任、公开选拔择优聘任、优秀人才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努力造就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专业化校长队伍。建立校长目标责任制,采取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校长任期目标进行评价,并作为兑现待遇、考核任用的主要依据。加大中小学校长培训力度,通过集中培训、挂职锻炼、项目研究、研讨交流等形式,培养更多的专家型校长和在锡盟乃至全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名校长。开展乡村学校骨干校长提高培训研修工作,加强城乡学校校长交流。建立中小学校长后备干部选拔培养长效机制,将校长后备干部纳入学校领导班子进行培养,辅助校长开展工作。逐步加强对后备干部的经常性考察,并实行动态管理。教育主管部门科学制定校长后备干部培养方案,注重加强理想信念和党风党纪教育,有计划开展跟岗实践培训,开拓思维视野,提升业务能力水平。加强对校长后备干部队伍的多岗位锻炼,有计划开展岗位轮训和交流任职。积极探索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工作。(责任单位:教育局、财政局、人社局、各中小学、幼儿园)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按照国家、自治区、锡盟有关规定,通过核定编制控制数,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同工同酬等方式,解决幼儿园师资短缺等问题。实行幼儿园教职工资格准入制度,各级各类幼儿园的园长、专任教师、保育员、保健人员等必须具备相应任职资格,实行持证上岗。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培训,多渠道开展适应教师专业发展的在职培训,提高幼儿园教师科学保教能力。把民办幼儿园教师培训纳入整体培训之中,同时鼓励公办幼儿园选派优秀管理人员、教师到民办幼儿园支教,民办幼儿园管理人员、教师到公办幼儿园跟岗学习。 

  根据编制、空岗及学科教师配备等情况,合理制定分年度教师招聘计划,合理确定教师招聘学历、专业条件,根据盟人事部门、教育部门统一部署,采取校园招聘和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形式,及时补充教师队伍。 

  加强县外教师引进调入工作。建立教师听课评委专家库,对要求调入我县的县外正式在职教师进行面试,并对教师师德师风、教学能力水平和工作实绩进行全面考核,对其个人信息和档案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核实。 

  积极探索高端人才引进机制。制定《多伦县优秀教师人才引进办法》,出台提高薪酬待遇、发放安家补助、落实岗位编制、优化职称评聘、解决子女上学、安排家属就业等政策,引进教育部属师范院校、“双一流”重点师范院校和985、211层次大学本科、研究生毕业生以及具备自治区及以上“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优秀教师”等称号的在职中小学教师等。 

  实施职业教育教师素质提升计划,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加强教师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制定并落实青年教师培养制度,做好青年教师的入职培养。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引进或聘请与本校专业发展密切相关的优秀人才到校担任专业课或实习指导课教师。支持职业教育中心设立流动岗位、特聘岗位,积极探索建立企业经营管理者、技术能手与职业院校管理者、骨干教师相互兼职制度。 

  逐步建立教师储备机制,根据教师成长规律和培养需求,可提前一年储备一定岗位数量的高校毕业生。 

  按照全盟统一部署,有序推行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探索编制部门核定编制总量、人社部门核定岗位总量,教育部门在总量内统筹分配教职工编制和岗位数的模式,促进教师交流轮岗、师资均衡配置和有效利用。 

  到2025年,力争全县幼儿园教师大学专科率、小学教师本科率、初高中教师研究生率在现有基础上提升5个百分点。(责任单位:教育局、编办、财政局、人社局、教育教学指导服务中心、各中小学、幼儿园) 

  (三)加强教研员队伍建设。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完善学科结构,优化年龄结构,吸纳优秀教师进入教研队伍。根据国家课程设置方案和我县教育发展实际,按照“配齐一批、返聘一批、选聘一批”的工作思路,建立一支专兼职教研员队伍。鼓励教学名师、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等一线优秀教师通过选拔进入专职教研员队伍,逐步配齐主要学科专职教研员,在此基础上分学段配备专职教研员;返聘一批一线工作经验丰富的退休老教师、老教研员,充实到兼职教研员队伍中;选聘一批熟悉学校情况、教学经验丰富、具备专业引领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的优秀教师作为兼职教研员。建立健全专兼职教研员“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合理流动”的动态管理机制,对不适应岗位工作的教研员即时调整,确保教研队伍充满活力。推进现有教研员与现代教育教学相适宜,教研员紧密联系教育教学一线实际,准确把握新课标,真正起到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建立教研员学校联系点制度,按照学科每名教研员至少联系5—7所学校,每月至少1次深入所联系学校督促指导教研活动,做到教研活动有依据、有规划、有行动、有内容、有成效;每学期至少牵头组织2次县域内联片学科集体备课活动;经常性入校开展听课评课说课,每年听课不少于80节。落实教研机构每年人均经费不低于3万元的财政保障制度。(责任单位:教育局、财政局、教育教学指导服务中心、各中小学、幼儿园) 

  (四)注重培养培训成效。加大中小学教师培训力度,建立不同学段、不同需求的教师培训体系,精心组织实施“国培”“区培”“盟培”计划,完善县级、校级培训网络和培训计划,围绕师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等重点内容,每名教师每5年接受培训不少于360学时。推进“互联网+教师培训”,推进培训学分制管理。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在教师培训、教学研究、教师专业化发展以及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中的重要作用,力争建成2—3个盟级“名师工作室”;每学科分学段建成至少1个县级“名师工作室”;各中小学结合实际普遍建立校级“名师工作室”。注重新入职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注重从青年教师中发现和培育骨干教师。保障教师培训经费,争取每年将一定数量的教师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责任单位:教育局、教育教学指导服务中心、各中小学、幼儿园) 

  (五)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加大宣传,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人人尊重教师、人人重视教育。健全完善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及工资长效联动机制,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持续落实中小学幼儿园班主任津贴每月800元的政策。建立完善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有效体现教师工作量和工作绩效,切实发挥绩效工资分配的导向、激励作用,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绩效工资分配向一线教师、班主任、特殊教育教师、骨干教师和业绩突出的教职员工倾斜。积极参加自治区、盟级优秀教师、名校长、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评选活动。设立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专项岗位津贴,标准按照中小学幼儿园班主任津贴执行,并纳入绩效工资管理。落实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办法》,对乡村教师给予一定生活补助,落实乡村教师周转房制度。(责任单位:教育局、财政局、各中小学、幼儿园) 

  四、稳中求进提升教育质量 

  (一)坚持五育并举,构建全面育人体系 

  1.强化德育实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开展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认真做好推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使“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理念深植学生心中。加强思政课建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打造一批优质思政课程、培养一批优秀思政课教师,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到2025年创建盟级文明校园10所以上。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发挥家庭教育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家校协同育人。(责任部门:教育局、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各中小学、幼儿园) 

  2.提升智育水平。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业质量标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导教师把握课程标准,深入理解学科特点、知识结构、思想方法,科学把握学生认知规律,上好每一堂课。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认知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加强“书香校园”建设,广泛开展阅读活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责任部门:教育局、教育教学指导服务中心、各中小学、幼儿园) 

  3.强化体育锻炼。严格落实体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将学生体质和体育特长计入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到2025年,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稳定在90%以上。加强县域内综合体育馆、冰雪运动场所、运动场、健身公园、游泳馆等体育设施和场所建设,全面面向中小学生开放。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每学期开展两次视力筛查,中小学生近视率每年降低0.5%以上。持续开展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工作。(责任单位:教育局、文体旅游广电局、各中小学、幼儿园) 

  4.增强美育熏陶。落实美育课程设置要求。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测评结果纳入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开展乌兰牧骑艺术家、非遗传承人等与中小学校结对活动。“十四五”期间,至少建成一所美育示范学校。(责任单位:教育局、住建局、文体旅游广电局、各中小学、幼儿园) 

  5.加强劳动教育。落实劳动课程设置要求。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帮助孩子每年有针对性学会1—2项生活技能。将蔡木山小学、上都河小学建成劳动教育实践示范基地。(责任单位:教育局、各中小学、幼儿园) 

  (二)聚焦内涵式发展,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6.加强教材管理。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坚定不移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2022年秋季学期高中一年级全部使用三科国家统编教材。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严禁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取代国家课程。(责任单位:教育局、政法委、各中小学、幼儿园) 

  7.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前教育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培养有益于终身发展的习惯和能力;义务教育严格执行教学计划,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高中教育坚持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推行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构建面向全体、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课堂教学模式。(责任单位:教育局、教育教学指导服务中心、各中小学、幼儿园) 

  8.强化教研支撑。健全完善中小学教研体系,构建以教育主管部门为主导、教研机构为主体、中小学校为基地、相关单位通力协作的教研工作格局。以课程教学改革、教学诊断与改进、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优秀教学成果培育推广等为重点,构建备、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格局。(责任单位:教育局、教育教学指导服务中心、各中小学、幼儿园) 

  9.加快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动“同频互动课堂”在教研教学中的常态化应用,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实践。(责任单位:教育局、教育教学指导服务中心、各中小学、幼儿园) 

  10.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标准规定实验,初中学校实验开出率保持100%。推动高中通用技术实验室、创客实验室、人工智能实验室建设,争取项目和资金建设数字化实验室。2022年完成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实验室建设。2025年底前各中小学校建成创新创客实验室和人工智能实验室。(责任单位:教育局、教育教学指导服务中心、各中小学) 

  (三)规范教学管理,不断提升办学水平 

  11.学前教育方面。坚持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目标,启动第四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调整优化学前教育布局。大力发展公办园,提高普惠园比例,办好8所农村学校附设幼儿园。力争到2025年,至少创建1所自治区级示范园,自治区一类幼儿园占比达到50%以上。完善幼儿教师补充机制,持续落实幼儿教师“同工同酬”,到2025年专任教师学前教育专业占比达到50%以上。(责任单位:教育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局、人社局、各幼儿园) 

  12.义务教育方面。持续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统筹考虑生源变化趋势,加强学位紧缺义务教育学校建设,保证学位供给。持续改善农村小规模学校、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强化控辍保学,确保适龄学生无辍学失学。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学生学业发展质量监测,以三年为监测周期,力争学生学业表现达到并保持良好以上水平。(责任单位:教育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局、人社局、各乡镇、教育教学指导服务中心、各中小学) 

  13.普通高中方面。全面对接自治区高考改革,实施新课程新教材,有序开展选课走班。建立普通高中学生跟踪管理机制,开展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做好全区中考统一命题教学衔接,有针对性调整高中年级教学重点,有效衔接新高考改革。研究重点高校“强基计划”等自主招生政策。将多伦县第三中学打造成全盟优质普通高中。(责任单位:教育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局、教育教学指导服务中心、第三中学) 

  14.职业教育方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将专业建设作为学校发展引擎,开设社会发展前沿专业,巩固长线专业,灵活设置短线专业,将多伦县职教中心打造成全区机械加工制造类、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提高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契合度,高职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完成职教中心产教融合实训楼建设。鼓励支持多伦县职业教育中心承担社会培训任务。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普职融通”、中高职应用型专业贯通,增强职业教育竞争力。到2025年,保持职普比例大体相当,职教中心专业教师“双师”比例达到70%。(责任单位:教育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局、人社局、职教中心) 

  15.特殊教育方面。保障三类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持续抓好适龄特殊儿童少年入学和随班就读工作,对残疾程度严重,不具备随班就读条件的残疾儿童实施送教上门服务。加快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高中阶段特殊教育,充分发挥3所资源教室作用,为更多残疾学生提供适宜的教育。(责任单位:教育局、各乡镇、各中小学) 

  (五)深化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教育领域治理水平 

  21.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近入学,严格执行“阳光入学”“阳光分班”政策,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入学全覆盖。统筹推进中考及职业教育分类招生改革,贯彻落实高考加分改革政策。做好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方式改革。(责任单位:教育局、各中小学) 

  22.规范学校办学秩序。推进学校精细化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各类幼儿园督导评估办法,常态化开展“无证园”治理。严控面向中小学的各类审批、检查验收、创建评比等活动。严格学籍日常监管,加大空挂学籍、学籍造假等违规行为清查力度。严格落实国家“双减”“五项管理”等政策措施,坚持提质减负,规范作息时间和教学管理,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提升学校课后服务质量,强化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课后服务补助原则上每课时不低于50元,普通高中阶段教师课后服务性补助按照学校开展的服务形式和时间予以保障。坚决查处中小学在职教师违规有偿补课问题。做好校园专业保安、消防设施设备配备和食品安全规范化管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推进学校安全信息化建设,切实提高校园安全、“三防”建设和管理水平。(责任单位:教育局、市场监管局、消防大队、各中小学、幼儿园) 

  23.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完善学校生均拨款制度,逐步实现标准动态调整,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在校生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两个只增不减”。优化教育经费结构,优先向薄弱学段、薄弱环节倾斜。健全学生资助政策,提升精准资助水平。完善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合理确定收费标准。加强教育经费使用绩效评估,切实提高经费使用效益。(责任单位:财政局、教育局) 

  24.完善教育评价机制。研究制定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和配套措施。幼儿园重点评价科学保教、规范办园、安全卫生、队伍建设、克服小学化倾向等情况;义务教育重点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障学生平等权益、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营造和谐育人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以及学业负担、社会满意度等情况;普通高中评价以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开展学生发展指导、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有序推进选课走班、规范招生办学行为等为重点;职业学校重点评价德技并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学生获取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毕业生就业质量、“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情况,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评价。(责任单位:教育局、各中小学、幼儿园) 

  五、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县委常委会每年至少研究一次基础教育工作,强化县政府推进基础教育发展主体责任,及时协调解决基础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强基础教育重大工作研究部署,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教育行政部门要始终坚持育人方向,统筹谋划,强化日常调度、工作督导和任务落实。学校基层党组织要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和改进全县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增强学校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二)强化奖励激励机制。持续推进实施初、高中教育质量奖、名师培养等正向激励举措,激发校长、教师、教研员三支队伍干事创业的信心。县政府每年安排不低于100万的专项培训经费,用于在职教师提高学历和提升专业素质能力培训。各级各类学校要按照相关规定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教师培训、研修。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调动社会力量投入教师队伍建设的积极性。 

  (三)强化考核督导。县委、县政府每年对打造“教育强县”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并将督查结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年度实绩考核和有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重要依据,以及干部奖惩、任免的重要参考。督政与督学并重、监督与指导并举,将坚持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作为县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对履职不力的部门、乡镇和学校强化问责、限期整改,对履职成效明显、实绩突出的给予奖励。 

  (四)形成工作合力。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加强对党中央关于教育工作一系列新要求、新举措的政策解读,及时总结、宣传、推广基础教育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为推动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基础教育发展凝聚工作合力的统筹协调和分类指导,教育部门要做好基础教育发展的规划管理和指导;组织部门要加强对党政领导班子及有关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的考核,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做好教育部门和单位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宣传部门要做好相关政策的宣传解读,加强舆论引导和社情舆情分析研判,增进社会共识;编制部门要做好教师编制的核定和使用管理工作;人社部门要做好职称评聘、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财政部门要做好资金保障工作。